最新產品經理年度總結

一、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的方法論

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主要任務是服務人群,主要工作是研究人類群落的行為模式。用產品為人群提供服務,並且要預判人群捲入之後行為模式的變化。

從方法論的角度思考,人類群落也處於演進過程中。早期人類是村落人群模式,村落中的每個人認識每個人,人際關係以非常實際的親戚關係和職業關係為紐帶。現代人類是社會化人群模式,人群數目極大增長,人際關係依託於抽象的社會生產關係:契約、契約、僱傭關係。。。。。。產品經理曾經是村落里的鐵匠,他認識每個村民,每個村民也認識他。而在今天,產品經理完全退居幕後,他不可能認識每一個用戶,用戶甚至不知道這個人的存在。

因此,產品經理在方法論上存在著各種選擇:他可以提供某種基於熟人群落的舊式服務,以增進熟人群落的情感為產品目的;他也可以提供某種基於大數人群的新式基礎服務,以便於人們彼此認識,協調工作,從自利為基礎的無序活動中自組織處有序活動;或者,他也可以提供某種中間類型的產品,幫助人們平滑度過兩種人群模式,減少由於變化而產生的陣痛。

但是,產品經理的主流應該是服務於未來。先於人眾接觸新技術新知識,並把這種認知轉化為產品,利用產品提供現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人群。盡一切可能,降低學習成本,利用人類的本能設計產品,使得人群得以順利“滑入”新的產品使用場景。

在所有這一切之上,產品經理的目標應該是實現社會美和善和總量。

二、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素養

1、敏銳感知潮流變化。移動網際網路產品會從相對匱乏時代進入相對富足時代,用戶可以選擇的產品會隨時日流逝而日漸增加,產品終將成為一種時尚業。產品經理若是沉溺於各種新鮮玩意兒之中,追逐新奇,很可能錯過真實的時代潮流,無法把握人群的真實需求。

2、放棄理性思維。移動網際網路的最大特點是變化極快,傳統的分析用戶,調研市場,制定產品三年規劃,在新的時代里已經落伍。人類群落本身也在遷移演變,產品經理更應該依靠直覺和感性,而非圖表和分析,把握用戶需求。產品經理永遠都應該是文藝青年,而非理性青年。

3、海量的實踐。儘管移動網際網路方興未艾,沒有任何人可以自稱是領域內的專家。但是,這不意味著存在天降天才的可能。《異類》中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同樣適用於產品經理。他們需要超過千次的產品實踐,才能稱得上是了解產品設計,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4、博而不專的積累。美術、音樂、閱讀、攝影、旅遊等等文藝行為貌似不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但是合格的產品經理需要廣博的知識儲備,以此才能了解和認識大數量的人群,理解時代的審美,讓自己的所思所感符合普通用戶的思維範式。以此為基礎,設計的產品才不會脫離人群。

5、負責的態度。擁有合適的方法論和合適的素養,成功的產品經理還應該有對自己和產品負責的態度,唯其如此,產品經理才能足夠偏執,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麼,抵擋住來自上級和績效考核的壓力,按照自己的意志不變形、不妥協地執行產品策劃。

三、移動網際網路產品設計的原則

1、絕不考慮web形態,一切考慮都基於app。

2、產品優先權:

(1)有趣高於功能,產品必須有趣,必須cool,才可能形成傳播和口碑。

(2)功能高於互動,明確的功能滿足明確的需求,用戶不會在意炫酷互動效果。

(3)互動高於ui。便捷、快速的互動設計為先,圍繞具體功能實現ui,而非有優質ui方案為此專門設立一個功能。

3、聚焦:一個app只做一件事情,一個大而全的app意味著全面的平庸。

4、永遠一維化:讓用戶在一個維度里解決具體的問題,twitter的timeline就是一個好的範例。而類似facebook、path那樣的滑出式選單則是一個災難,因為這使得產品擁有兩個維度,加大了用戶理解的困難。

5、保持主幹清晰,枝幹適度。產品的主要功能架構是產品的骨骼,它應該儘量保持簡單、明了,不可以輕易變更,讓用戶無所適從。次要功能豐富主幹,不可以喧賓奪主,儘量隱藏起來,而不要放在一級頁面。

6、不要讓用戶選擇。同一個頁面之內,有多個入口;同一個功能,有多個實現方式;同一個界面,有多個展示方式。這對於用戶來說是一種痛苦而非享受,因為他們只會因此而感覺到困惑和恐懼。用戶寧可採取重複操作漫長而固定的操作路徑,也不願意使用多變的捷徑。

7、隱藏技術,永遠展現簡單的、人性化的、符合人類直覺的界面。開發不可以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產品不可以為了炫耀而功能堆砌。

8、拒絕個性化。除了依靠設計特色而立身的app,換膚一類的個性化設計,除了讓產品經理幻覺自己做了許多工作而自我滿足之外,沒有任何價值。它只能證明產品經理對自己的產品不自信,因為自信的產品經理憑藉默認皮膚就可以滿足用戶。延伸開去,一個好的產品,其功能應該滿足全球用戶需求,無需為地區做特別定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