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課活動總結:追求真實有效的常態課

調研課活動情況總結:追求真實有效的常態課

XX年12月3號至XX年12月14號,學校領導利用兩個周的時間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常態課調研活動,調研期間,每天隨機觀課3節,議課1節。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常態課調研的目的

(一)看教師課堂教學常態情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向上往老師備課延伸,看教師對教材和課堂的把握情況;向下往課後作業和輔導延伸,看教師對家庭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對個別學生的關注情況。

(二)看教師課堂教學改革情況,如何理解和把握“嘗試教學理念”和“分組合作學習”情況。

二、常態課調研的基本情況

(一)主要優點:

1、課前能做到充分備課的,主要有紀雪慧、楊旭麗、賀艷紅、初平、潘福華等教師;

2、能積極投入課堂改革,體現新課程理念,大膽進行嘗試的(暫且不論結果好壞),主要有賀艷紅、初平、黃紹芳、董力輝、董言朋等教師;

3、跨學段、跨學科教學,適應較快的,主要有董向珍、賀艷紅、劉海波、梁清敏等教師;

4、教學效果較好的,主要有賀艷紅、李京奕、梁清敏等教師。

(二)存在問題:

1、教學目標把握不準。

如果我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就是繞赤道一周也總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目標是根本,是方向。也就是說教學目標對了,我們的教學多少是有效的,只是效率的高低問題;而目標如果是錯的,那么我們的教學應該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

如何定準目標?先有大目標,後有小目標,才能前連後延不孤立,才能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所以要遵循規律:課程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每個教學活動目標。每一個活動都是為目標服務,每一個小目標都是為後一個大目標服務。否則就是多餘的,就是不必存在的。這就是簡簡單單地教學。多數教師不學習學科課程標準,不清楚本學科的結構體系,對重難點把握不住,授課課時的分配不合理,課堂上安排的教學活動沒有明確的目的指向性,個別教師甚至上完課後不知道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2、備課有效性差,個別教師不備課。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在調研期間,我們發現了教師備課中存在如下問題:

(1)部分教師備課,只備教材,而沒有備學生、備方法。脫離授課對象狀態和能力的一切目標、任務都是很難有效的,所以我們看到了教師雖用心備課,卻造成了課堂教學的低效。教師必須牢固把握授課對象即學生的生活經歷、思維方式特點和知識儲備量等,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採取靈活教學方法。

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不夠,不明確教材編寫意圖。比如青島版教材中創設了大量的課堂學習情境,大多教師沒有用好,不潛心挖掘,覺得沒有意義和價值,認為用時過多浪費時間。當然,有時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利用課本上的學習情境,或者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不論哪種方式,一定要用到好處。各位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只注重知識的掌握,更應注重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培養學生做一個有思想的人。這是更重要的目標和任務,要更捨得花費時間和力氣。

(2)集體備課浮於表面,無法做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目前,我校採取集體備課的學科主要有一、二、三、五年級的語文和一、二年級的數學。集體備課可以減輕教師抄寫備課的負擔,更主要的目的是促進教師互相交流,互相研討,一起提高教學效果。現實情況是,你抄你的備課,我抄我的備課,我不知道你怎么備課,你不知道我怎么備的,只是到了期末湊在一起應付學校檢查。甚至同樣的教學內容,前一個教師出現問題,同級部的後一個教師也出現同樣的問題,可見教師之間根本沒有交流。

(3)個別教師不備課。上課隨意性大,玩弄課堂,吃著財政的飯,肩負著孩子們未來和希望,浪費課堂、浪費時間,玩忽職守,這是嚴重的職業道德問題。

3、課堂教學比較低效。主要表現在:

(1)課堂教學環節時間上的分配不合理,個別教師在講課中出現了前松後緊的現象,有的是導入部分所用時間較多,在後面的新授環節和練習環節就顯得時間不充裕,還有的是在新授這一環節重點問題和非重點問題的處理不恰當,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2)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不到位,課堂上教師講得太多,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效果的提高。

其一,多數教師不相信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總是迷戀和陶醉於的講解,喋喋不休講個不停,課堂成了他一個人的舞台,學生成了他的觀眾。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時間沒了,探究的時間沒了,鞏固練習的時間沒了,久而久之,學生的能力沒了,學習的興趣沒了。我們多數人,都是受教於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課堂教學。當我們走上教師崗位後,也就模仿起先輩們的教學行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正如專家所言,今後課堂教學所面臨的最大瓶頸,就是教師觀念的深度轉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