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課活動總結:追求真實有效的常態課

其二,多數教師限制了學生思維。課堂的膠著期正是學生思維的活躍期。一方面老師沒有耐心等待,沒能等學生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教師急於引導反覆提示,打亂了本來完整的思緒。另一方面,教師不尊重學生自己的思維方式,一旦提出與學習內容無關的問題和信息,教師有的否定,有的不予評價,讓學生很茫然。在學生提出或討論出來的諸多信息和問題中,大多是有價值的,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並引領學生把問題分類,首先解決與本節課相關或者與預想相同的問題,把其他問題設成懸念留於以後,以並激發學生未知探索的欲望。

其三,小組合作學習浮於表面。調研期間,僅僅在3.2班的英語課堂上能看到一點比較真實的小組合作學習,其餘班級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只有形式,沒有實質,個別班級甚至連合作學習的影子也看不到。

關於教師觀念的轉變,請聽聽沐蓮穎(北大附中雲南實驗學校教師)是怎么說的:

我在嘗試把課堂放給學生之初,有著許多的“不放心”:當學生的展講不能達到我的期望時,特別作為一個語文教師,總恨不得馬上搶過學生的話題痛快地闡述一番;當學生問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總想告訴他們“重點問題是這些”;當感覺學生質疑占用了過多的時間時,總想打斷他們說“有意見的請保留”……但我看到那略帶結巴的孩子在展講時眼裡的興奮,我聽到那囉里囉唆的質疑中思考的智慧,我發現孩子們生成的問題中創造性的思維……於是,我開始欣喜於這樣的課堂,由克制到享受,享受課堂上孩子們智慧火花的碰撞,我忽然明白,原來,當火種比當蠟燭有著更多的驚喜,當火種比當蠟燭有著更多的成就感。

(3)另外,課堂上還存在以下問題:沒有嚴格執行課堂點名制度和師生問候制度,教師課堂語言不規範,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的關注更多學生,缺乏對書寫姿勢的統一要求,小科教師對學生課堂常規訓練意識不強,朗讀指導不到位,低年級字詞教學的研究不到位,學生的計算能力差……

4、議課的風氣和效果不理想。

主要表現在:

(1)議課教師要么是受水平限制,說不出合理有效的建議,要么是怕得罪人,不敢說真話。前一種現象可以理解,畢竟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後一種現象尤其問題嚴重,長此以往,大家都說假話、說套話,說好聽話,必然導致議課風氣浮誇,議課流於形式。

(2)講課教師沒有端正態度。習慣聽好話、套話,一旦遇到比較尖銳的意見,容易不冷靜、不虛心。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自我否定的堅強信念,很難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相對於態度來說,課堂執教能力問題再大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教師不能端正教學態度,不善於反思自己,不肯對自己問題進行剖析自我否定和自我批評。

5、作業設計及批改質量仍需提高。

在學校三令五申下,目前各科作業量有所減少,學生負擔有所減輕,較以前有很大進步。但仍有個別教師置學校的要求於不顧,超量布置作業,採取布置一套登記一套的方法,或在第二天等“木已成舟”時再找級部領導審核作業。在這裡,我們明確提出,誰布置的作業負擔重,反映的就是誰的課堂教學低效。下一階段,希望教師們繼續朝以下三個方向努力:

(1)嚴禁題海戰術,精心設計作業,切實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2)保證全批全改,及時反饋學生,輔導學生改錯;

(3)作業要分層次,根據學生情況,分必做和選做,分鞏固性、拓展性和實踐性作業。

6、不能站在正確的角度上理解學校工作和自己所從事的職業。

不少教師不明確本次常態課的目的和意義,帶著兩套教案上課,以便應對。這種做法或許能夠欺騙領導一時,卻欺騙不了教師的崇高職業,欺騙不了自己的良心和最起碼的良知。希望老師能夠把這樣的“聰明才智”轉化到充分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上,用在精心備課上,用在積極地組織課堂學習活動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不定時地開展常態課調研活動,對表現突出的教師予以表揚,對表現不好的予以通報批評。

(二)強化每課必反,抓實集體備課。

每節課後,都要進行反思,記錄下課堂上的精彩做法或存在的問題,從而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

同級部同學科任課教師超過兩名的,首先要強化集體備課,在級部備課組長的主持下完成對教材某個單元的整體分析,研究並達成統一的教學目標任務,把握住教學重難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課時分配等任務。任課教師在單元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即課時備課)。二次備課的主要任務,是各學科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框架上,對課時備課進行精心設計,既備教材也備學生,完成授課過程設計、作業設定、課後反思等教學任務。二次備課只要能抓住教學目標任務,把握住教學重難點,教學環節設計清楚有效即可,教師說的語言和解題過程可以不寫。鼓勵年輕教師、跨學科改行教師、從初高中調入的教師寫詳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