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支教活動總結:八月的虹,我心中永恆的色彩

我們的課都設有助教,這使得我們隊員之間的合作是比較和諧的。大家一起分擔工作,互相給課程提出建議,使得我們能夠在每天的開會備課中都有新的情況討論和解決。這是在團隊中很能促進集體進步的一種方式。

集體生活

不同與往年,今年我們有幸住在新建在國小隔壁的幼稚園,然後是幼稚園裡面的一個阿姨為我們燒菜做飯。我們為此是吃了一些苦頭。當然也不算真的是什麼苦,只不過阿姨有時候準備的一伙食沒有辦法滿足我們的用餐需要。既然選擇了這樣,就還是湊合湊合著。毛澤東說得沒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男女生分別住在一間大課室裡面。我們用幼稚園的桌子拼成床,用幼稚園的蓆子在上面,兩邊是大窗,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掛上窗簾,這樣白天室內光線沒有那么強。早上一起吃完早餐去國小,一天的課程就這么開展了。南中國小有一個很好的慣例,就是每天放學前學生會在校門口集合,然後按順序離校。我們安排他們回去以後也可以回去休息了。大家算是志同道合,所以比較容易找到共同語言。隊友們各有所長,所以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開會的時候,各抒己見,出現不同的觀點時會有交鋒,經過集體商量討論後得出一致的結論。有新任務的時候,分工制定計畫和負責。這樣的分配是我們能順利完成任務的法寶。話說由於我們隊員之間比較聊得開,每次聚集時都是歡樂多多,為此不少耽誤了開會進度,效率有待提高啊。

周末可以到處走走,市里、縣裡或者看看鄰近的支教點。還可以一起包包餃子什麼的。當然個人休息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連續六天的工作確實會讓人感到疲憊。

師生相處

相信大家都希望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大朋友。但是我們的身份是老師,有必要樹立起老師的威嚴。起初我們對學生十分和藹,常常會開開玩笑,提出表揚和給予獎勵。後來孩子們也許是“摸清”了我們的底,在言行上都不那么注意了。課堂搗亂、課下打鬧甚至有時會索要獎勵,埋怨老師“不公平對待”等,當然這只是輕微的程度,但是師生之間的禮待是不能兒戲的,作為師長也應有自己的原則。所以我在學生面前會特彆強調禮貌和紀律。

其實他們都是很可愛的孩子,喜歡玩鬧,天真無邪。聽龍山坡的支教隊員說,那邊的學生特別熱衷於小比賽。而當我在課堂上兩次嘗試小組比賽的時候,感到他們並不是那么感興趣。他們在意的是結果,最後誰會勝利,勝利會能得到什麼獎勵。而當中合作、傾聽學習的過程卻容易被他們忽視。我最常用的是最簡單的直接提問,然後通常他們都會很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這也是我一直感到很滿意的地方。不過當我讓學生分享小故事的時候,則很少人願意站起來。他們很少講述自己的事情,往往更願意去回答“怎么樣去做”的類型的問題,而不是我“怎么樣”。這些孩子需要被接近,慢慢了解。他們渴望陪伴和關注。給我們寫的小紙條里透露著他們對支教老師的感恩和不捨。當時說到我們快離開了,不少學生都哭了。後來很多學生都給我們製作了小禮物。這份真心讓我們感動。

教學反思及建議

我們究竟能在這三周的教學中帶給他們什麼東西?能在這短暫的時間裡讓他們學到很多文化知識嗎?能通過多付出來收穫他們的感恩嗎?能教會他們做人處事的道理,使他們接人待物都成熟老練嗎?能夠用言行去改變他們性格的不足,影響他們的人生嗎?這些都是個人的思考,我也找不到確切的回答。值得肯定的一點是,我們的出現帶給了孩子歡樂。希望在今後的支教活動中能切切實實的帶給他們更多東西。

課堂上儘量生動有趣,這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國學教學最大的難度在於如何能讓學生在看似熟悉的內容上產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真正接觸傳統文化。國學課與其他課的性質不同,教學時應該多是嚴肅認真的。而且大班包括各個年級的同學,有點難以兼顧。根據整個支教活動,我提出下面幾點建議:

1、  開設課程應增加宣傳傳統文化的內容,加重人文氣息,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國學經典。學生喜歡互動,多讓學生參與課堂。

2、  不要濫用物質獎勵,發放獎勵應儘量照顧到更多同學,或者可以考慮將物資放在最後一天集體發放。

3、  分配任務讓各個老師在私下接觸孩子,儘量了解他們的性格和家庭,南中國小的學生多是留守兒童,家境一般但是缺少親人的陪伴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