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心得

2011年7月19日至7月25日,我隨江西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暑期三下鄉隊伍來到九江都昌陽峰進行了社會實踐調查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天時間,但卻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農村的發展現狀。雖然自己也是出生在農村,但經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發現其實自己對農村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

為了趕上最早的班車,7月19日我們起的格外的早,經過一路顛簸,中午12點整我隊一行11人終於抵達陽峰鄉政府,我院校友吳平生書記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並在鄉政府會議室與我們進行了小型座談,經過與吳書記的一番座談,我們了解了陽峰鄉的一些基本情況。座談結束,吳書記安置了我們一行,我們被安置在鄉政府辦公樓,雖然條件不是很好(房間只有一張床,而且沒有蚊帳),但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讓我們感到十分的溫暖。

下午五六點,陽峰的太陽還是那么熱烈,正如政府工作人員的熱情。在他們熱情的邀請下,我們之間開展了籃球友誼賽,籃球場地雖然破舊不堪,但是我們個個都很盡興,場內場外笑聲陣陣,“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在這孤寂的小鄉村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雖然政府工作人員都是我們得長輩,但是一場球賽下來我們儼然已是朋友。隨著夜幕降臨,比賽在愉快的氣氛下結束。

陽峰的夜是那么寂靜,月如盤,星光點點,伴隨著蟲子的歌聲,我們度過了在陽峰的第一個夜晚。

在下鄉期間,我們走訪了陽峰五個村,熱情的村民讓我感覺陽峰不再陌生,一張一張笑臉是那樣的質樸,讓人無比溫馨,就像是自己遠方的親人,中國農村,一個最純樸的地方。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的需要,我們來到了田間地頭,看著許多被淹的田地,想著顆粒無收的農民,糾結的心情躍然於臉上,儘管心緒煩亂,但我們還是強忍著情難自禁的心痛,在當地政府幹部楊主任的引導下,開始了我們的調查之行,雖然田地被被淹,隨著洪水的退去,田間地頭還有一些農民,一些村民正準備入地幹活,面對我們的提問,村民一下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農村的艱辛,我們不忍再次勾起他們心中的傷痛,只是默默地聽著令人聲淚俱下的訴說,希望這樣的一種方式能減輕他們心中壓抑已久的痛楚,在適當的時候引入我們的話題。輕鬆交談的背後,我們看到了勉強笑容後面的愁容,更是看到了笑容里的熱情和經歷洪災之後的勇毅堅強。我們被這樣的精神強烈地震撼著,那一剎那,我忽然覺得他們就是我的鄉親,就是我的親人,心裡充滿著難以言狀的情懷,那樣的質樸清貧,那乾枯的容顏,那揮汗的背影,總和我自己在某角落裡的情形無比的相似。白天的小村莊依然是那么安靜,在路頭巷尾隱約聽見一些小孩的嬉鬧,偶爾在某個陰涼處才能碰上幾個閒聊的老人,年輕人都在遠方的城市為生活拚命的奔波,流浪也許是為了以後能夠不再漂泊,我們何嘗又不是在流浪。

第一天工作結束後,我們隊鄉里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圍繞走訪調查的成果,我們開始活躍的交流,看著大家欲滔滔不絕的樣子,我就知道大家肯定收穫了不少。

第二天我們依舊在楊主任的引導下參觀了當地的新農村建設點,看著新蓋的房子和整齊的村容,一改我們過去對農村的印象——髒破舊。參觀期間我們被邀去農戶家喝茶,實地參觀了農戶的家,讓我們感覺到現在農民生活的確改善了許多,住上了寬大明亮的房子,用上了空調洗衣機,裝上了太陽能。當我們問及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看法時,村民們無不激動地誇我們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頓時讓我們感覺到,我們的黨的民眾基礎是如此深厚。也讓我們明白,要想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認可,我們就必須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只有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得到實惠,我們得老百姓才會主動跟黨和政府走,才會擁護和支持我們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