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校長細節決定成敗心得體會

2、辦學思想上:這一點我們和他們有一些區別。比如南開區教育局明確提出來“創辦南開優質教育”並從整體思路上以堅持“四個一”(一個指導思想、一個總體要求、一個主題、一個能力)為保障加以逐步落實;我區明確提出打造“沙區均衡教育”的理念,逐步實現學校的均衡發展。天津29中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描準貧困生,不放棄貧困生,重抓合格率給了我們一些啟發,即辦學思想要以絕大多數的學生群體為核心,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天津南開實驗學校則提出“學校要創立品牌”的辦學思想,他們做到了學生的“低進高出”,他們用汗水融鑄了學校的精神文化——“陽光讀書”,他們明確提出“教育並不都是精英教育”的辦學觀,教育不要變得太功利,浮燥和實用的思想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作用。縱觀我們自己,有時辦學思想上就顯得功利、浮燥和實用,什麼唯聯招論、唯分數論、唯生源論,惟競爭論等等,無疑不在為我們的教育觀注釋著功利和浮燥的腳本。什麼時候我們變得心平氣和了,辦學都能凝心靜氣了,就是教育的幸福了。我們期待著!

四、幾點思考

這次學習考察,既是我們學習、借鑑的一個平台,更為我們辦學行為的規範、辦學理念的提升,辦學精神的升華提供了良好的價值評判和自身審視,尤其對於所觀所聞而激發的思考,亦或不解顯得更有價值,它會不斷地激勵我們去思考、解惑甚而至於我們的鬥志。

1、教育的均衡在哪裡?陶行知的“有教無類”思想是對學生的人格而言之的,對學業、學知、掌握技能乃至情感、態度、價值觀來說,人不同就有千差萬別。我們面對的是這么多層次不同,心理差異的學生,如何使老師們做到能力,知識、品行上的有教無類?是一個難上加難完成的命題。如果我們都用“人人都比以前有點進步”的思想來完成這個命題話,也就顯得膚淺了些,此其一。其二,校際之間的辦學均衡,這可能是一個更難完成的命題。天津也好、上海也好、北京也好乃至全國其他發達和不發達地區也好,沒有差別的學校哪裡有?我區率先在重慶市提出均衡教育的發展觀無疑是辦學思想上的重大突破,我等基層學校無不拍手稱快。近幾年教委花大力氣打造均衡教育,在硬體上按步驟、按計畫,逐步實現均衡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西部也看到了希望。但仍然有疑惑,軟體的均衡又在哪裡?!大面積的農村學校靠什麼吸引人才?據說安徽銅陵地區的均衡教育還可視為榜樣,我們多么希望這束均衡教育的陽光也能讓大家一起燦爛啊!當然,我們始終會堅信教育均衡發展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2、課程改革的效果在哪果?轟轟烈烈的課改到了現在應該沒人有疑問了吧!學校貫徹了,老師也做了,但回過頭來看我們當初都想解決而至今仍然“濤聲依舊”的問題吧:學生的負擔減輕了么?“三維”目標實現了么?綜合能力提高了么?甚而至於學生的體質健康好了么?……看看現在家教之風,孩子們的公德禮儀、仁義忠孝;近視眼,營養過甚,營養不良等等,我們相信任何事物的兩面性,但我們同時也相信事物的積極性。那么課程改革的積極因素我們如何去挖掘或怎樣做效果更好呢?我們在思考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找解決之道,但這似乎很難。

3、隊伍建設的源動力是什麼?這是一個既讓人興奮也讓人敏惑的問題。打造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是學校領導在思考的重要工作。從巨觀上說,要把教師隊伍打造成一支能苦幹、實幹、有戰鬥力的特殊部隊需要我們在制度上、政策上、用人機制上、培養體制上諸多方面科學合理。從細節上講,則要以人為本,以關心教師為核心,情感上同情教師,生活上關心教師,工作上支持教師,真正從細節上關注教師的一切,使之心能凝聚,氣能暢順、乾能勁足。這樣看來,教師的工作動力和熱情多源自於這兩個方面,可是我們都在做,效果卻千差萬別,箇中滋味,頗值深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