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門監管電子商務問題分析思考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日益發展,電子商務成為國民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電子商務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工商部門必須對網際網路依法實行管理,在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提下實施有效的科學監管。

一、什麼是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世界貿易組織的定義是:“通過電子通訊網路進行產品的生產、廣告、銷售及分配”。

我國電子商務專家楊堅爭教授則認為:“電子商務系指交易當事人或參與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網際網路)所進行的各類商業活動,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智慧財產權貿易”。

二、電子商務的模式

1、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即b2b模式)。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的電子商務是指商業機構(或企業、公司)使用internet或各種商務網路向供應商(或企業、公司)訂貨和付款。電子商務的商務行為表現為:利用網路搜尋引擎進行需求調查-以電子表單的形式調查原材料信息,確定採購方案-生產-通過網際網路傳送電子廣告並進行網上銷售-採用電子支付或以電子貨幣的形式進行資金接收-同電子銀行進行貨幣結算-商品交接。

b2b結構模式是電子商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交易金額巨大,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

2、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b2c模式)。b2c電子商務結構是指以internet為主要服務提供手段,實現公共消費和提供服務,並保證與其相關的付款方式的電子化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它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主要有:禮品、書籍、計算機軟體等商品和服務。如:亞馬遜書店)上。

3、消費者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即c2c模式)。雙方通過網站提供的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如:淘寶網。網上拍賣是這一商務模式的典型。如拍拍網、e-bay就是代表。

除了以上三種主要模式外,還有消費者對政府機構的電子商務(即c2g模式),企業對政府機構的電子商務(即b2g模式)。

三、工商部門監管電子商務的必要性

1、電子商務急需確認網上經營者的身份。市場經濟要劃分交易各方的責、權、利後,才能交易,而劃分責、權、利的前提就是確定每個參加交易的當事人的身份。網路交易都是在交易雙方事先不了解、其間不見面的網路虛擬環境下完成的,也使得準確核實網上經營者的合法身份變得更加重要。作為市場主體經濟戶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自然就成為幫助電子商務確認經營者身份的最佳人選。以此,工商部門不僅能夠幫助電子商務突破這一瓶頸,還能為自已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2、電子商務急需公平競爭秩序。當前電子商務中許多問題直接出現在人們熟悉的領域,如對廣告的管理、對契約的管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網路傳銷行為的打擊,這些都為工商部門介入電子商務後留下了很大的監管空間。

四、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電子商務的法律依據

根據國務院2011年新頒布的國家工商總局新“三定方案”主要職責第三項的規定:“承擔依法規範和維護各類市場經營秩序的責任,負責監督管理市場交易行為和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據此,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進入網路市場對網路市場的交易行為進行全面監管。

五、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主要職責

1、對網路市場主體準入登記監管

根據國務院2011年新頒布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中規定的工商部門第二項主要職責為:“負責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登記註冊並監督管理,承擔依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