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民警大走訪心得體會

根據縣局“大走訪”的民訪計畫安排,我隨紀委書記、督察長劉繼田深入銅山縣最偏遠的鄉村--單集鎮 吳橋村等村鎮走訪。銅山縣地處江蘇省北部,環抱徐州市,外與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蕭縣及山東省微山縣接壤,是省際結合、城鄉結合區域,是全省社會治安較為複雜的地區之一。這是一個典型的“新”加“破”地區,“新” 是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就坐落在一排排嶄新整齊的農民住宅;“破”是指還有一部分沒有脫貧致富的農民民眾仍居住在破舊的茅草房裡。臨行前,我帶了300餘份《農村地區社會治安情況調查表》,精心構想了可能遇到的尷尬局面和難題。經過十天的走訪,使我深深感受到人民民眾的寬容和純樸,意識到公安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尤其是我的調查報告引起了局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由此推動了農村警務室工作機制和駐村民警政策待遇的重大調整。通過進村入戶走訪調查,我主要有如下幾點收穫和體會:

一、大走訪活動的決定非常及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指導意義

今年11月12日,公安部警務督察局部署在全國公安機關警務督察部門開展萬名督察民警“進村入戶大走訪、問計求策促平安”專項活動時,我起初還認為這是“做秀”,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通過實地走訪,我深刻感受到這項決策的必要性,深刻理解了“大走訪”活動的重大意義。我們的這次走訪第一階段十天,共走訪6個鄉鎮,19個行政村、16個社區、23家企事業單位,走訪民眾125家(戶),向居民民眾發放調查表265份,掌握的情況也是淺表層次的,但我真切地感受到黨的富民政策給農村和農民帶來的深刻變化。改革開放30年來,蘇北農村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解放和發展,農村經濟社會實現了歷史性巨變。純樸的蘇北農民對黨的熱愛和對改革開放的信念隨口可言,如數家珍,儘管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但農民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依賴是有口皆碑的。開展“進村入戶大走訪、問計求策促平安 ”專項活動,既是警務督察部門踐行科學發展觀和執法為民理念的一次重大舉措,也是督察民警改進作風、體察民情、促進工作的實際步驟。通過深入農村,深入民眾,了解農民民眾對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農村社會治安的真實情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平安農村建設,構建和諧警民關係;進一步服務保障農村改革發展,維護農村治安穩定;強化警務督察隊伍建設,為公安信息化、執法規範化、構建和諧警民關係三大建設任務的完成作出應有貢獻。

二、大走訪活動磨練了我的意志,使我學會了如何做好民眾工作

雖然我出生在農村,但進入校門及至參加公安工作後一直在縣城上班,很少深入農村,更少接觸農民。剛開始走訪時有為難情緒,不好意思,不知該怎么開口,向民眾發調查表時,有個小伙子,看了一眼,就把表還給我了,說:“都是搞搞形式,你們自己隨便填就是了”,說完就走了。我感覺很難堪,也很灰心,怎么這樣?我們是真心想聽聽大家的心聲,不是搞形式。劉督察長及時開導啟發我,要讓民眾信任我們,願意和我們說真心話,首先就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要讓民眾相信我們,必須加強溝通。第二天,我見一位老大爺在村委會門口曬太陽,主動上前與老大爺聊起了家常,老大爺看我不是本村的人,問我有什麼事,我就表明我們身份,說明來意,我們是督察民警,想做一個調查,了解一下這兒的治安情況,了解民眾對公安機關還有什麼要求和建議?在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後,老大爺打開了話題,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幾個鄰居也圍攏過來,一塊聊,從村裡的警務室建設到黨的農村政策,從公安機關親民便民舉措到110報警服務態度等。一個村民聽說我們是督察,就主動反映問題,原來,前兩天他兒子因為宅基地糾紛與鄰居打了起來,派出所只來做了調查筆錄就走了,一直沒給處理。隨後我們主動與該派出所聯繫,找來社區民警,在周圍鄰居的配合下,當場為兩家進行調解處理,兩家人均表示滿意,還主動互相承認了錯誤,化解了矛盾,村民們也都很高興,認為這是處理得最快最好的一次糾紛,也讓他們看到了公安機關為人民辦實事的真心。有幾個民眾主動找我們反映家中腳踏車被盜、警務室有時關門、找不到民警等問題。臨走時還跟我們互留了電話號碼,說以後再有什麼事,就直接聯繫我們。通過大走訪,我深深懂得:只要真心對待民眾,公平公正地處理問題,民眾是通情達理的,之所以有上訪等問題的發生,可能原因大多在於公安機關或辦案民警與民眾沒有及時溝通,政策法規宣傳不到位,工作不細緻,執法為民的思想沒有牢固樹立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