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庭主人心得體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最早的老師是父母,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群體和基本單位,是最初的啟蒙教育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孩子許多的習慣、許多的性格、許多的品質都是從父母那兒習得的.

我的孩子是毛家坨國小二年級一班的學生,名叫李正陽,在一年多的國小學習當中孩子的學習蒸蒸日上,在學校學習過程中表現良好,受到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記得,正陽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幫孩子擬定一天的學習安排。如起床,漱洗,朗讀,識記,聽寫,預習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慢慢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幫孩子集中注意力。低年級學生做任何事情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干擾。專門設一間書房,孩子做作業時,一個人到書房裡做,儘量避免家人的活動影響他的注意力;書桌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在孩子做作業前要全部清除掉,儘量讓孩子在檯燈下學習,這樣房間其他地方處於暗光中,這樣也能促進孩子集中注意力。

我的孩子從小愛看書,這與我對他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小時候他還不識字,我就天天讓他聽電台里講的故事,後來我告訴他這些故事都在書裡邊找得到,再買些有拼音的故事書給他看。書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我趁機結合書中的情節給他講要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並且要我認為親職教育首先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向書中的主人公學習。孩子是一張潔白的紙,關鍵是您往這上面如何寫。一旦養成好習慣,孩子將受益終身。

(二)、做孩子的榜樣,雙方共同努力

我是一名國小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現在進修本科,對於農村的國小教師,全天幾乎自己來上課,我所教的是一年級,共有47人,一天下來,我感覺疲憊,可是,我每天學習到晚上10點.雖然他不知道母親考本的歷程有多么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孩子已經上二年級,不僅在學習上有進步,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孩子.

(三)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兒子現在喜歡上了數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我說:“我班上有一個數學學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數學,我很欣慰。我知道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著急,真希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說要繼續報名學數學,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四)、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兒子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8遍,結果我們吵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五)、培養孩子正確的榮辱感

現代社會紛繁複雜,到處充滿著誘惑,要使孩子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必須從小培養孩子高尚的品格。我們經常和孩子一起收聽新聞,對社會上的一些好人好事大加讚賞,對一些不良習氣大加指責,使孩子了解我們的是非標準,這有助於指導孩子的行為。孩子遭遇到失敗從不指責或嘲諷,並且幫助他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及時調整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