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離騷的心得體會

《離騷》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的一首自傳體政治抒情詩。全篇圍繞著楚國的出路何在,自己的出路何在這兩個重大問題,不斷尋求著合理的答案。這首氣貫長虹的詩篇在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執著追求崇高理想、毫不妥協進行鬥爭、熱愛和忠於自己祖國等方面表現出了一種崇高的氣勢磅礴的人格美,一種執著追求和勇敢捍衛人格尊嚴的強烈意識。他那“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國憂民思想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精神成為後世的精神楷模。屈原一生追求“美政”,卻屢遭讒言、嫉妒,面對腐朽奸黨,獨立不遷,橫向不流,百折不撓,寧死不屈,喚起了麻木靈魂的警醒與自覺,培養了人們高尚純潔的品格和愛國主義情感。儘管《離騷》晦澀難懂,佐之以《九章》、《桔頌》、《漁父》、《卜居》等篇章, 其蘊含之深義、揭示之真理,顯現出人格鍛造之重要亦能略懂。對今天的黨員領導幹部而言,當有啟發。結合自己之體會,略論一二,以策己,以示人,不當之處,待商榷。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偉大的人格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鍛造之結果。要當好一名優秀領導幹部,鍛造完美人格實在重要。黨員領導幹部之人格,就是黨員幹部言談舉止、道德風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以及知識水平等綜合素質的體現。新時期我們的黨員幹部隊伍中湧現了許許多多具有高尚人格的典範,他們的人格閃爍著奪日的光輝。他們憑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憑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忠於職守、敬業奉獻、鞠躬盡瘁,用一身正氣堅守著人格乃至獻出了生命。正因為有了他們,黨和人民的事業才得以蓬勃發展。然而現實當中,有些領導幹部拒絕理想、躲避高尚、蔑視道德,要官之時臉不紅心不跳,面對好處挖空心思以聚斂,身處官場燈紅酒綠圖享受,打著奉獻清廉的旗號幹著貪污腐化之事,是為人之不齒。黨員領導幹部鍛造完美人格,“歲之不與”!

鍛造完美人格,當立壯志以顯豪氣。人之高低,當觀其志。志向,是對人生的奮鬥目標的抉擇。對人格而言,立志至關重要,實現志向的過程,也是展示人格魅力的過程。有智者立壯志,站在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珍愛生命的絕對高度上俯瞰人生,規劃人生;無智之人立劣志,追名逐利,光宗耀祖,出人頭地。有智者立長志,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堅定信念為基礎,矢志不渝地挺進理想的彼岸,“雖九死猶未悔”。無智之人常立志,心中無數,隨欲搖擺。我們只有立志做大事,絕不可立志做大官;所以豪邁之氣不拒小民,猥瑣之氣不分官品;所以屈原彪炳千秋,所以周總理令人景仰。

鍛造完美人格,需要堅持操守以養大氣。領導幹部之德,是領導幹部人格力量的基礎。翻開案卷、生活腐化、 褻瀆黨紀、踐踏法律的缺德行為是腐敗分子的共同特點之一。屈原尚能“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黨員領導幹部更需篤守人倫之外,還要按照黨性標準規範自己,承擔更大的責任和義務。要守大德,以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重,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心甘情願當公僕。要守官德。要看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榮譽,注重自己的言行,堅持共產黨人的“為官之道”,恪守人民公僕的“為官之德”。要守公德,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遵守社會運轉的秩序。既不能以權謀私、貪贓枉法,也不能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要守美德,奉養父母,愛護妻子,尊敬德者,遠離惡友,淡泊明志,行為無瑕,對社會要有一顆知恩、感恩、報恩之心,對自己要學會“知足常樂”,要有濟人之心、容人之量,立身一隅,慮及八方,此等胸懷,此等境界方顯其德高 ,顯其人偉,顯其 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