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心得體會:把激情轉化為動力

通過組織部門多輪篩選,很榮幸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懷揣著激情與憧憬,來到美麗的農村工作。我和每一位大學生“村官”一樣,都想儘快地把這份激情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動力,把憧憬變為現實。然而,事實與理想的差距,讓我一下子冷靜下來,針對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就怎樣乾好“村官”這份工作談一些自己的想法:

從點滴做起,爭取信任

每一位“村官”都想一到崗位就能得到領導和村民的信任,就被委以重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轟轟烈烈地乾出一番事業。但大部分“村官”工作後,首先做的事就是打打字、寫寫報告,送送材料,查查資料諸如此類的瑣碎之事。我相信大部分人肯定對這些工作很反感,認為這是大材小用,二十多載寒窗苦讀,到頭來卻做這些工作,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太大,難免心生失落之情,進而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其實,我覺得可以把它看成一種考驗,這些事雖小,但卻可以看出一個人對工作的態度和做事的責任感。因此,我覺得我們應從點滴做起,把小事當成大事來做,力求做好每一件小事,讓領導和村民放心,獲得他們的信任,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從實際出發,仔細調研

我覺得農村要發展,根本途徑就是發展經濟,所以從開始報考大學生“村官”,我就一直在思考創業的項目。一上任,我就對領導談了我自認為很好的一些點子。結果,領導的一些問題讓我啞口無言,我的創業點子要么沒考慮到市場,要么沒考慮到當地實際,要么沒考慮經濟效益等等,沒有一個點子適合我們村的實際情況。領導的問題讓我立刻明白過來,閉門造車,坐在家中空想出一大堆不切實際的創業項目是行不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必須深入到農村,實地走訪,從實際出發,反覆地調研,才能提出適合本村實際的創業金點子。

從自身做起,認真學習

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是大學生,在農村工作,自己所學的知識應該綽綽有餘。來到農村工作才發現,雖然自己思維活躍,信息靈通,但還存在著不足之處:一方面,自己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對農村的法律法規、黨風廉政建設等知識還十分匱乏;另一方面,處理農村事務的經驗不足,在調解農村糾紛、帶領農民致富等方面還缺乏實戰經驗。因此我意識到,自己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還必須不斷充電,學習各種關於農村工作的知識,學習老黨員、老幹部的工作技巧以及致富能手致富方法。我相信只有從自身做起,認真學習,不斷提高和充實自己,才能勝任今後農村複雜的工作。

我堅信,做為大學生“村官”,只要我們融入農村,勤學多思考,實實在在辦事,就一定會得到村民和領導的認可和支持。在農村這樣一片廣闊的舞台上,我們大學生“村官”就一定會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