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保心得

地震、海嘯,全球各地天災不斷,環保問題刻不容緩。家庭垃圾焚燒後產生的有毒物質是環境污染的一大重要因素。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真的束手無策了?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垃圾分類使之重新變成資源,以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小編今天就將重點為你介紹家庭垃圾分類的處理辦法,讓環保的可持續理念從家居生活的點滴開始。

步驟/方法

居室空間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在專門的儲藏室里設定分類點。選擇可反覆使用的環保袋和塑膠收納盒進行家庭分類,理想的收置方法能讓你的生活顯得更加有序。

多準備幾隻垃圾桶,並按照有機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類在上面標明每個容器所回收的類別,一步簡單的操作就能讓你在家裡就完成初步的垃圾分類,並慢慢養成良好的垃圾回收習慣。

不看不知道,塑膠材質的置物架原來也另有用處。將飲料罐或者舊報紙全部收集在這裡,等待賣掉的破爛兒也有了一個它們自己的安身空間。

將一個個分類垃圾桶收容在大型的竹筐里,活動的擱架起到了隱蔽的作用,讓垃圾回收處實用與美觀兼容,也能更好地融入到整個家居環境中去。

一般家庭會把垃圾桶設立在廚房裡,因為那裡最容易產生生活垃圾,那么我們就可以藉機利用廚櫃的部分空間,在平板抽屜里存儲廢報紙,而進深較大的拉籃里則回收一些塑膠、金屬和玻璃瓶罐,合理的布局並不會影響正常的儲物。

家庭環保心得(2):

新加坡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其建設規劃和環境保護實在讓我們佩服!政府重視環保是新加坡可持續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作為培訓班中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員,自然就非常留意新加坡的環境保護建設,使我感受頗深的是:新加坡政府和民眾環境保護意識很強,有效控制和減少污染,青山、碧水、藍天、綠地,整個城市清潔乾淨,在新加坡學習期間,沒有看見過煙囪排放黑煙、汽車冒黑煙;看不到污水排污口;看不到裸露的土地;看不到揚塵;看不到有亂丟垃圾、菸頭、隨地吐痰,行人亂竄馬路等現象。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得益於國家重視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建設。新加坡也是經歷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但政府在關鍵時期將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使環境保護取得了卓越的成績。1965年在新加坡獨立之初,環境和綠化都很差,經濟也不發達,首任總理李光耀曾為治理國家而憂慮落淚。獨立後,新加坡發展和環境保護建設經歷了艱難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六十年代,國家失業率高,為解決就業,發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第二階段,為七十年代,為了創造全民就業,發展資本型製造業,隨著環境的惡化,1972年國家成立了環境發展部(後改為“環境及水資源部”),加大對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和環境保護監管力度,同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污染企業逐步進行淘汰;第三階段,為八十年代,國家經濟基礎開始穩固,提倡自動化,提高生產力,積極倡導生產方式的轉變,加強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建設,制定了環境保護治污、治水計畫,全民動員,保護環境。到九十年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建設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良性循環,通過長時期不懈努力,使新加坡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已開發國家,成績得益於國家重視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建設,做到先規劃後建設,先大規劃,後小規劃,無論是小城鎮、社區、還是工業園區建設,都能做到小規劃和大規劃相融,統籌考慮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污水收集處理、垃圾收集堆放場所、焚燒廠的選址用地,保證了環保基礎設施順利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