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經濟學心得體會

生產力經濟學心得體會 篇1

我們小組進行實際調查,走訪安康各大超市,批發市場,各大醫院及聯通、移動、電信等通訊公司了解價格歧視在這些領域的表現形式,小組成員之間團結互助,共同分析探討,在規定的時間內比較出色的完成了這次實習任務。我們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得到豐富、完善和發展。只用經過共同的探討才能迸出思想的火花,在實踐中才能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

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我作為一名大學生,由於從未深入地接觸社會,在與別人交談時,語言過於專業化,使得不少調查對象不明白自己說什麼。自己一向喜歡獨處,經過這次實習才發現團隊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後我也會向這方面改進,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不斷總結,逐步完善,主動學習,積累經驗,提高綜合能力,以求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能發揮出更多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另外,感謝李老師為我們的這次集體實習所作的幫助和努力,同時希望學校能給我們更多的實習機會。

生產力經濟學心得體會 篇2

個體經濟學,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個無外界干擾的、理想的情況下,單獨研究一個巨大的經濟體系中的一個微觀個體的經濟活動的學科。所以在性質上決定了個體經濟學的理論有著非常苛刻的成立條件,也有著非常大的局限性。然而,我們在任何經濟活動上都離不開個體經濟學,從衣食住行等小消費,到企業決策和經濟預測等重大事件,都需要我們有個體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能在其上作更加複雜的經濟分析。因此,個體經濟學是經濟學科最基礎的學科,學會個體經濟學便能和經濟學的其他分支相互交錯,融會貫通。

個體經濟學主要研究三個問題:生產什麼以及多少,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要是資源是無限的,以上的問題將不復存在。然而,資源是稀缺的,利用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是研究經濟學的最終目的。我們希望市場生產出來的東西完全沒有剩餘,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個體經濟學研究市場,可以有目的性地引領企業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商品去滿足整個市場的需求而不產生剩餘,從而達到社會資源分配合理。

個體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誌著個體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個體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個體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個體經濟學的萌芽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個體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個體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個體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在學習個體經濟學的過程當中,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研究。一方面,我們研究需求與價格的關係的同時,另一方面,我們又研究供給與價格;我們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同時,也研究生產者的行為。對於研究對象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我們用的不同的工具去分析:我們用彈性去研究供給和需求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去分析不同的商品的不同性質;我們為了研究不同商品的組合所帶來的效用,我們引入了無差異曲線。

個體經濟學最顯著的一點是利用函式來研究經濟問題,將複雜的經濟問題轉換成圖形,直觀而又形象地解釋經濟現象。而且函式可將定性的經濟現象定量化,根據函式與函式之間的關係,可以定量求出在生產或者是消費帶來的最大效益的最優解。將數學和經濟學結合起來,對研究經濟學有非常大的幫助。在經濟預測與商業決策上,數學工具顯得尤為重要,它為預測和決策的合理性提供了數學依據和指導方向。

個體經濟學與實際生活聯繫得非常緊密,在企業的生產過程當中,個體經濟學為生產指明方向。通過運用個體經濟學,可以指明企業下一生產季度的生產方向和戰略;在個人消費的時候,運用個體經濟學可以合理安排個人消費,在有限的預算下得到最大效用,作出理性選擇。總之,個體經濟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學好個體經濟學,有助於使社會向一個更加合理支配資源的方向前進,從而使得社會更加進步。

綜上所述,個體經濟學對社會貢獻巨大,與社會息息相關,在學習個體經濟學的同時,還要善於運用各種數學工具和方法,結合數學,利用曲線來研究分析經濟學原理。在實踐中,將個體經濟學的原理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將實際中與個體經濟學前提假設相違背的情況具體分析,用相同的思想去分析,把個體經濟學向大的方向拓展,將其研究的方法滲透到各個領域,這樣便能利用好個體經濟學的理論,在生活和工作上有方向不至於漫無目的。

生產力經濟學心得體會 篇3

一氣讀了兩章,感覺還可以。

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他學生時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經濟學。當教員時,他講授過各種課程,包括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統計學和經濟學原理。多年前他甚至還在長灘當過一個夏天的帆船運動教練。

曼昆《經濟學基礎》第一章講的是經濟學十大原理。他講的第一個原理就是“人們面臨權衡取捨”。的確關於“權衡取捨”,它無處不在的體現在人們生活與工作之中。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往往為了得到一樣心愛的東西而必須放棄另一件東西,這些都是權衡取捨。但是人的天性是貪婪的,我們有不少人是什麼都想得到,但實際結果有可能什麼都得不到。比如:時間安排,你既然安排了看電影的時間,那你就得犧牲做其它的時間;還比如:“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國家用更多的錢去加強國防,國家用於改善人民生活的錢就少了。等等,這樣的道理非常的多。

今年四月份,在關於乾繭戰略決策的重大問題上,我們內部發生了嚴重分歧。因為一直以來,我們的乾繭交易都未讓人滿意,它也嚴重影響市場的發展。但是,大部分人將交易做的不好的原因歸結為是我們的標準制定的不好。他們認為,按照現行的廣西繭標準進行交易,無疑將廣西以外的繭擋在門外,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乍一看他們的看法似乎有些道理,但那僅僅是從現貨角度出發的。中遠期交易是標準化交易,既然如此,它首先要求交易的商品要儘可能地達到一定的標準化程度,如果沒有這點保證,它的交易是不可能做起來的。蠶繭如果從全國角度看,它的標準化程度是不高的,比如:山東蠶繭一粒繭絲長可以達到1200——1300米,而廣西繭只有600——700米,所以它們根本不是一類繭。

將“廣西繭”修改為“全國繭”它違背了經濟學上的“權衡取捨”原理,即:我們又想將交收範圍擴大,但又想將中遠期交易做起來,也就是魚和熊掌我都想得到,但那是不可能的。今年的蠶繭已經全部結束,實際的結果非常令人失望,我們的交易、交收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當然,我們不能將下跌的原因全部歸結為是調整了標準,但它應該是主要的原因。

影響乾繭交易的因素還很多,比如:貨證相符度、升貼水合理度、開發方式等等,我們應從這些方面多去找原因。如果一種標準化程度不高的商品都能做中遠期交易的話,那什麼東西都能做了,比如: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