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支教教師先進事跡心得

XX年4月,xxx大學即將畢業。為了實現為山里孩子點燃希望火種的教師夢,他與大悟縣簽訂了三年的資教協定,成為我省“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畫”中的普通一員。

不料,協定簽訂之後不到一個月,正在孝感學院準備畢業答辯的xxx突然接到急電:“父親突發腦溢血,人事不省!”回漢後,經xxx一連數日細心照料,父親終於甦醒,但因患上了腦梗塞後遺症,生活已不能自理。

是留在繁華都市,找份好點的工作,照料恩重如山的父親,還是去大山深處資教?思量再三,XX年8月,xxx將父親託付給武漢的親友照顧後,如約前往大悟縣呂王中學。當年11月,xxx又將父親轉送到漢口一家福利院內。

身在大別山麓,總是放心不下福利院中的父親。為安心資教,XX年春節過後,xxx將父親從武漢接到大悟,帶著父親資教。

自從父親來到身邊,樂觀堅強的xxx更是全身心地紮根大山,所帶班級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孩子王”。今年10月中旬,xxx被評為孝感市“優秀‘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

xxx同志是湖北省“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畫” 資教生(特崗教師),XX年7月畢業於孝感學院,同年到大悟縣資教,現任大悟縣呂王鎮中學數學教師、班主任。

xxx同志1984年10月出生,武漢江岸區人,讀國小時母親去世,在父親的養育和老師的幫助下成長。XX年xxx從孝感學院數學教育專業畢業前夕,主動選擇到大悟縣農村學校服務三年。資教協定簽定不久,xxx父親因患腦梗塞生活不能自理。xxx將父親託付給武漢的親戚照顧後,如約前往呂王中學。當年11月,xxx又將父親轉送到福利院。XX年春節期間,xxx父親病情加重,為兼顧資教與盡孝,他將父親從武漢接到學校,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教書育人。

xxx在校擔任班主任和數學教學工作。他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最佳化教學方式方法,在學校推廣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所設計教案在全省教學設計中獲獎。他注重用愛心感化學生,在班上舉辦“情感班會”,用親身經歷引導和鼓勵學生,課外經常義務輔導學生,幫助學生戒除網癮,關心學生日常生活,成為學校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近三年來,xxx所擔任班主任的班級多次被評為紅旗班集體。XX年10月,xxx被評為孝感市“優秀‘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

xxx同志是新時期大學畢業生和人民教師的優秀代表,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忠實踐行者,是大學畢業生服務農村基層的積極參與者,是中華民族敬老孝親傳統美德的繼承者,是我省教育系統湧現出來的模範教師,是廣大師生學習的榜樣。為此,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決定,在全省教育系統開展向新時期模範教師xxx同志學習的活動。

學習xxx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回響號召、投身農村、服務教育的崇高理想。xxx同志堅定人民教師的職業選擇,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自願到山區農村學校工作,在農村中學的平凡崗位上辛勤耕耘,孜孜追求,把青春奉獻給山區教育事業,用實際行動實踐著一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學習xxx同志,就是要學習他愛崗敬業、創新教學、關心學生的工作態度。xxx同志在工作崗位上,堅持做到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踏實教學,認真工作,不斷探索教書育人的新方法,教學水平和質量在當地一直名列前茅。他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用愛心幫助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