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當村官心得體會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我在村官這個崗位上已近一年半了。一路走來,有苦惱有快樂,有淚水有歡笑,有艱辛更有收穫。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更沒有轟轟烈烈的成績,有的只是平凡。村官工作的瑣碎決定了它的平凡。然而,我在平凡中享受著收穫的喜悅和快樂。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溫--總理的這一席話,一直以來是對我的最大鼓舞;使我沒有猶豫,只有日夜兼程。

結合近期工作實際,我認為要當好“村官”,應從以下兩大方面做起:

一、村情、民情、人情、鄉情

(一)、端正態度,找準位置。一是“大學生村官”應加強自我認識,真正了解自己。沒當村官,先做農民。放下學生的書架子,踏踏實實當好農民,和民眾打成一片。大學生年紀輕、閱歷淺,沒有經過複雜社會的鍛鍊和艱苦生活的磨練,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都比較缺乏。由於長期在校讀書,對農村工作和“三農”問題了解不多,所以首先應該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多認知、多了解;二是要做到慎言慎行、入鄉隨俗。農村的幹部和民眾對我們有很多的期盼,大家的眼睛都盯著,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他們當中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定要尊重農民朋友的生活習慣,一定要多與老百姓交朋友,學會用老百姓的語言說話辦事;三是要心態超脫,擺正位置。“大學生村官”既不是鄉鎮幹部,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村幹部,而是配合村支書或村主任做工作,因此要服從村主要幹部的領導和指揮,多提建議出點子,決不能與之爭權利比高低,自己的工作位置就是協助配合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是當好“大學生村官”的前提;四是要端正思想認識,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當“大學生村官”既不是作秀,也不是鍍金,更不能把當“村官”作為“當官”的跳板。而是要通過在基層的工作實踐,積累工作經驗和學會處理複雜問題的方法,為今後的工作積累紮實的實踐經驗。

(二)、勤學多思,提高素質。農村是一個大課堂,廣大基層工作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了許多實用的工作方法,值得用心去學。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到基層以後,要甘當國小生,虛心學習,勤學多思,把學習當成一種生活、一項工作、一份責任,虛心向村幹部學習,向民眾學習,學說話、學做事、學辦法、學措施,邊學邊乾,學用互動,提高自身素質。一要熟悉村情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如本村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土地面積,山、水、田、林、路,種植、養殖、加工等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二要樂於做小事細事。不可自認為有文化而心比天高,只想做大事。要樂於做黨的農村政策、國家法律法規的“宣傳員”;做了解民情民意、民眾心聲的“記錄員”;做聯繫民眾、幫扶救困的“聯絡員”;三要虛心求教,努力提高實際工作能力與本領。要真情實意地拜村幹部、老黨員為師,虛心向民眾求教,甘當“徒弟”和學生,不懂就問,積極參與村裡的經濟社會發展計畫的實施等重點工作,參與山林管理、土地規劃管理、計畫生育、民間糾紛處理等難度較大的工作,使自己在工作實踐中逐步成長成熟,提高工作能力。

(三)、融入民眾,打好基礎。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農村工作紛繁瑣碎、事無巨細,基層民眾為人憨厚淳樸、處事比較實在。江--主席曾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俗話又說:“村看村,戶看戶,民眾看幹部。”做好農村工作就要善於和農民民眾打交道。在工作中,學會換位思考,把心貼近老百姓,始終堅持站在民眾立場,切身為村民們著想,主動熱情不迴避,協調溝通講原則,善於找準方法、化解矛盾、做細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強勢,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為人處世方圓有度,待人接物有理有節,該“方”的地方不糊塗,該“圓”的地方不呆板,在積極參與農村工作的過程中儘快找到服務民眾的切入點,真正維護村民的合法利益,盡力為基層多辦好事、多乾實事、多解難事,儘快讓自己融入民眾、服務民眾、贏得民眾,這樣他們也就能夠積極配合你的工作,為在農村順利開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