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經驗心得體會

對於一個十歲孩子的母親來說,不管孩子優秀與否,對於孩子的親職教育,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一些經驗和教訓,對於現在和將來的親職教育也存在一些困惑,我也不例外。在與兒子相處的十年中,我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也收穫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以下就是我認為值得與大家分享的地方。

首先,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愛,美國總統小布希的母親談到對他的親職教育時說“給他世界上所有的愛”。做為母親,我們都是愛孩子的,至於愛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我們的愛至少應該讓孩子感到溫暖,感到安全,讓孩子相信我們,能與我們正常交流,能對我們說說他的心裡話。我孩子小的時候,晚上熄燈以後是我們的“臥談會”,這時候,他往往暢所欲言,把他與小夥伴的故事講給我們聽。直到現在,兒子放學回家後,我還沒有下班,他就迫不及待的打電話告訴我他們班發生的一些對他有觸動的事。當然,世界上所有的愛還包括父愛、親人朋友的愛、老師的愛、同學的愛,只有讓孩子感受到各種愛,他才能用不同的愛去愛別人,他才能健康的成長。

其次,我認為早期教育很重要。和我相同年齡的家長可能會認為,我們小時候沒有接受過早期教育,連幼稚園都沒有上過,不也很好嗎?是的,我們沒有接受早期教育是因為我們沒有條件,我們沒有書,沒有電視,更別提電腦了,能有個收音機聽聽小喇叭就不錯了。現在這個時代,如果讓孩子再和我們小時候一樣,可想而知會是什麼樣。現在,關於早教的書、影碟很多,我們不妨為孩子選擇一些。我兒子小時候愛看幼兒畫報,晚上睡覺前總要聽睡前故事,我們一般每晚給他讀一兩個故事,並不教他認字,可是上學的時候他已經認很多字了。還有一些影視作品,裡面的好人物的一些好品格對孩子還是有影響的。對於學前一些早教班,我也不排斥,因為我發現我孩子上這些班很快樂,並不是我們認為的給孩子增加負擔,比如一些英語班,老師的課講地很生動,還有一些互動遊戲,孩子很願意去上,又有小朋友玩,又學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再次,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很重要。我認為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早期教育開始的,小時候你就給他買帶圖片的書,他對圖片感興趣就會想知道講的是什麼,就會主動認字。上學後這種興趣就會持續下去。我兒子就很愛讀書,對於他感興趣的書,讀的正在興頭上,喊他吃飯是喊不過來的。當然,對於選書,我們也不能光聽孩子的,我們認為好的書,孩子當時不一定喜歡,但是,放在書架上,他過一段時間就會捧起來看的。孩子的興趣有時候也挺有意思,我兒子在二年級的時候突然對地圖感興趣,中國地圖、世界地圖、google地圖還有山東地圖、濟南地圖等都是他研究的對象,而且邊研究邊畫立交橋,到外地旅遊地圖是他必買的,在香港我們就得到一本厚厚的香港行政區劃圖,兒子研究的津津有味。在濟南我們娘倆開車出去,往往是他告訴我路該怎么走。可惜,兒子後來視力下降,他爸爸說兒子的地理知識已經夠豐富了,暫停吧,我們基本不再讓他研究地圖了,特別是字比較小的。當然,孩子的視力下降,我們也很後悔沒及時阻止他研究地圖。

還有,多讓孩子體驗生活,經常帶孩子出去走走,開開眼界。我體會比較深的就是孩子看過了杭州的西湖,再帶他到大明湖轉的時候,他覺得沒有意思。玩過了迪斯尼,濟南的遊樂場也不好玩了。而且,經歷過的事,孩子會保存在腦子裡,等老師要寫作文的時候,他就會想起來的,作文也會寫的比較生動,如果沒有經歷過,光靠編故事,作文是得不了高分的。我家很少養小動物,但是有一次我們撿回來一隻刺蝟,養了一天多又放到山上去了。當老師要寫關於小動物的作文時,兒子想起了這隻小刺蝟,文章寫的比較生動。當然,孩子經歷過的事,他不一定全記在心裡,我們家長要經常提醒他一些有意義的事,加深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