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車間實習心得

彈指間,不知不覺我來公司已經一個多月了,對於身邊的人和事開始變得不那么陌生了,伴隨著實習漸入尾聲,也在同時宣告著我即將走上我的職業之路,兼具嚮往和挑戰。由於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干預著實習計畫,整個實習階段是以斷斷續續的形式進行著的,四月份的實習見聞好像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即便如此,當我靜坐回味,實習中的點點滴滴又開始浮現在腦海中,整理思路,實習的輪廓便自動生成。

整體而言,實習涉及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工作,依次經歷了車間、倉庫、it部、出口部。是對將來可能與工作相關聯的事項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和掌握,歸根結底每一步的學習都是為後期開展財務工作做鋪墊的。就拿車間實習來說吧,可能對製造業這一塊比較陌生的我經過從貼片車間到外掛程式車間再到組裝車間的學習之後,開始了解了現代的製造行業產品是怎樣經過一系列的工序之後製作出來的。每個部門的實習都是先聆聽主管人員作了一個概括性的講解,再安排崗位實際操作,而每一次學習都碰到了不同的問題,如果說對實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都一一道來的話,未免會有長篇大論之嫌,現就簡要的回顧一下我的實習見聞吧。

貼片車間是我實習的第一個車間,這個車間的員工們主要是完成各類面板的貼片,包括機器貼片和人工貼片,剪腳、刷錫、燒程式、爐前查板、烙鐵、扭螺絲、爐後查板等工序。在貼片車間的實習讓我見識到了高科技的高,一塊小小的面板在機器的控制下可以實現從自動取板、打孔、取晶片,貼晶片等各種動作,尤其是機器作業的精、準、快不得不讓人為之驚嘆,在機器的“玩轉”下可以完成某些人工較為困難的工序,並且公司也正是採用這種高科技的smt生產線大大減少了勞動力。當然貼片車間不僅僅是由幾條功能龐大的自動生產線構成的,還有部分工序是需要人為去修正與補充的,如手工貼片、刷錫、扭螺絲、剪腳、烙鐵、燒程式這些屬於半機械化的工序,並且就自動化生產而言也是會時不時的出現故障的,需要有專業人士在聽到報警聲之後去調試的。來到外掛程式車間可以發現這裡與貼片車間是天壤之別的,雖然其就坐落在貼片車間的隔壁,也可以清晰的耳聞貼片車間傳來機器打孔的“嗒嗒”聲,但是當你處於這個車間時,你會被整個車間的井然有序所感染,進而忘卻了外界傳來的雜音,這裡除了傳送帶上自動流動著的半成品之外,員工們都在默默地埋頭乾手中的活,有的是左手插電容右手插三極體,有的是左手插排插右手插排母·····還有諸如三極體、二極體等外掛程式,員工們不停地重複著,都沒有多餘的動作,產品的外掛程式速度決定於傳送帶第一道工序工序者,一般情況下這道工序是由老員工操作,同時後面的員工啊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速度調節一小段傳送帶的速度,如此才能一方面保證傳送帶的總體速度,另一方面又靈活調節不同工序所需的時間差異,從而達到一個最佳速度。傳送帶上最後一道工序也是由老員工操作,他們對於前面的各道工序都有一個熟練的掌握,因為這是一個糾錯補漏的環節,對於流到他們手中的已外掛程式完畢的面板他們可以一眼就發現哪個插歪了,哪個方向插反了,哪個又是沒到位。經過檢查後的面板的下一步是剪去面板背面過長的腳,再就是拿到檢測環節去實際試驗,將製作好的面板放到數字機裡面去測試是否合格。當一塊塊空白的面板被貼片車間和外掛程式車間加入的內容並檢測合格之後被運往半成品庫,而後作為組裝車間的加工對象,我便尾隨這些半成品來到了組裝車間。我和羅瓊在二樓車間扭螺絲時抱怨手酸痛,肖助理曾笑我們沒去過組裝車間,那時不已為然,當駐足於實地時,隨著那一陣陣“隆隆”的敲打聲,聲聲鏗鏘有力,我便懂了,懂了這裡更似體力車間。這個車間的員工們主要是將那些半成品組裝起來,裝好之後還不夠,那些高頻頭之類的產品是常年暴露於外面受風吹雨打,所以為了延長這類產品的壽命就要做防水加工,在那些外殼上面的縫隙處塗上膠水,待膠水幹了用機器吹氣檢測是否有漏氣。多次檢測後方可包裝。數字機和機頂盒的組裝分在後面的幾條線上,這些產品的組裝工序很類似,都是貼銘牌、連av線、震機、稱重、包裝等,這兩種機型長得也很類似,但是內容卻有很大的差別,內容決定其功能,機頂盒要插卡使用,故機頂盒主要是在國內銷售,而數字機主要是銷往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