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第八個習慣》心得體會

因此;我們在日常中,不管是對待家庭、對待工作、對待個人、對待集體還是對待社會,都應明確和端正自己善良的心態和友善的態度,用自己的良知來更好地回報於家庭、集體和社會。

感知心聲  實現自我價值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心聲的希望,有著不同的理想和追求。工作讓我們有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有了追求人生的目標。積極的投入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挑戰,也是激發對工作熱情。有了需求我們才會產生願景,才能激勵我們去尋找內在的心聲。如果說家是我們立足於生活之本,那么生活就是我們追求理想之基,工作就是實現自我價值之源。

社會是一面鏡子,它可以折射出不同人生所成就的價值,可以表達自己最佳的心聲,這就是願景、自律、熱情和良知。當一個人有所追求的夢想時,就能激發自己內心的願景。自律是付出代價以實現自己的願景,自律是體現一種現身的精神,當願景和獻身精神相結合時,就產生了自律。熱情是信仰的火焰、渴望和力量,是維持自律以求實現願景的動力。良知是對於正確和錯誤的內心道德,是追求生活意義和成就感的動力。它是願景、自律和熱情的指導力量,與利己主義形成鮮明的對照。

一個人如果能夠克服利己主義和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那么他才能充分的發揚對集體和社會的奉獻精神。毛澤東是一位極具人格魅力世界各國領袖代表之一,他集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軍事家、哲學家、詩人、書法家於一身。他領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廣大勞苦大眾,消滅了階級壓迫和剝削,建立了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真正的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鬥爭實踐中積累了極其豐富的鬥爭經驗,也鑄造了他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既便在他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仍在震撼著這個世界。史蒂芬.柯維說:“當良知控制著願景、自律和熱情的時候,領導是持久的,並把世界改變的更美好。”毛澤東的偉大之處還在於他能擁有對整個國家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號召力。他的偉大思想能夠激發起整個民族的信仰。魯迅曾經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如果把改革前三十年和後三十作為比較的話,毛澤東時期的人們有一種強大的靈魂存在,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精神所在,有了民族團結的靈魂精神,那么人們對未來就會充滿美好的願景,有了民族魂的精神所在;使得廣大人民都能齊心協力為祖國的建設而奉獻出自己的一切,並無怨無悔的貢獻著自己的人生。這在當今中國是無人能企及和超越他的人格魅力的。

人有了追求,才能迸發出不可估量的能力和力量,並能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能夠激勵自身內在的潛能。願景是發展一種自我意識,是一種對自己追求目標的意識,是一種對於自己在生活中的獨特使命和獨特角色的意識,是一種關於目的和意義的意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只有不斷的自我完善和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生活知識、文化知識、業務知識和科學知識,以及強化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知識。孔子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唯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使自己更好的立足於本行業之中,也能更好的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和本領服務於本職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