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員開發經銷商心得體會

昨天在辦公室看公司的檔案,裡面有提到業務員在開發經銷商時的情形。從我個人看來,裡面的套路基本是正確的,但是關鍵的幾點還是偏於理論化,於是依著前兩年的實戰經驗,作了一點補充。

1、在跟經銷商溝通的過程中,業務員通常會去問經銷商很多問題。本來的話,詢問是沒有錯的,但業務員一定要識大體,要明白什麼問題可以問,什麼問題不能問。

1)業務員必須善於觀察,直接進店裡就能看到的情形,諸如經銷商經營的品牌、各品牌的存貨量等等,就不必要問了。

2)還有一些能自己猜想得到而不方便問的問題,比如客戶的月銷量,從而推算出客戶的大致利潤,如此便能做到心裡有數。

3)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就不用提了,一個避免沖淡主題,另一個給人家的印象是太膚淺,囉嗦。

4)重點關注的是客戶市場的競爭狀況,客戶對現有廠家的評價,這個的話可能成為進入的突破口,從而達成目的成功開發經銷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情況下,分銷商都是忙於生意,並沒有太多時間能陪業務員坐下來一五一十的談,而且很多人也不耐煩這種警察審問小偷一樣的盤問,因此必要的時候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是可行的。等到經銷商有合作意向的時候,再慢慢深入。

2、業務員講話必須注意技巧,要在合適的時機說合適的話。語言儘量巧妙,能幽默詼諧,要客觀公正。同時掌握說話的尺度,使自己要一直保持在主動地位。

1)不能貶低其他的品牌而抬高自己,經銷商對其經營的品牌即使不喜歡也是他自己的東西。無論是誰說他的東西不好,誰都會急眼,這是人之常情,所以需要避免這樣的錯誤。

2)不能因為說希望能跟客戶合作而極力吹捧客戶。這樣給經銷商的感覺就是一個業務員太虛太輕佻,不值得相信。另一方面如此也會成為經銷商要挾的資本,他們會向業務員討要更多的條件,如此便會使業務員陷入被動。

3)保護自己,當經銷商或者其他人對自己的品牌或者個人有出言不遜的時候,必須據理力爭,維護自己的主權,還需要採取適可而止的反擊。可以不需要這個經銷商,但一定要維護品牌和自己的形象。

3、促進最終的訂單,這是一個很有技巧的工作。談話快要結束的時候,經常會碰到經銷商還在猶豫不決,到底是進貨還是不進貨。他們會找出很多理由,"要不過幾天再說罷","我還得去找我家老婆商量下","我家貨還有,等我賣賣再說",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通常這時就需要業務員挺身而出,露出強勢的一面,用自己的氣勢替他們作決定,就是常說的"忽悠"了。主動挑起進貨,態度要平和語氣要堅定,同時要給他們信心,"欒老闆,怎么樣,把我們產品給你少配一些,你賣賣看,不好賣我過一個月來把你收回去!"給他拉一個模擬訂單,把常用的價格又便宜的貨物給他少配幾款,儘量款式多數量少。

如果客戶中招以後,一個禮拜後再去拜訪跟蹤,如果他們有賣動的話,就可以直接補貨,再給他們增加一些新款,這樣的話,經銷商就算活了。反之如果當場沒有中招,仍然要禮貌的離開說"下次再來拜訪"。進可攻退可守,還可以當著他的面再去拜訪他隔壁的商家,一個增加拜訪機會,回頭也是給他以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