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焦裕祿心得體會大全

2015觀焦裕祿心得體會 七:

當幹部是為了什麼,我們身後應當留些什麼。這是個永恆的話題。是一個歷久彌新,常談常新的話題,這個話題,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理解,不同崗位有不同崗位的說法。但做為共產黨員,我認為必須具備一個基礎,即忠誠。只有對組織忠誠,對人民忠誠,才有對事業的忠誠,對困難永久的擔當。就像焦裕祿說的,讓人民滿意與讓組織滿意並不矛盾,因為,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正是以忠誠為基座,焦裕祿同志才樹起了一座豐碑,一座永留史冊與民心間的豐碑―――斯人雖去,身影永存。

一年零三個月,在蘭考人民心中,他是永遠的書記。一個將自己的名字與生命刻在了這片土地上,讓人們口碑相傳,永遠銘記。在百姓的淚光中,他得以永存。我們不禁要問,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他都做了什麼,讓民眾永遠地記住了他,他有什麼豐功偉績值得人們薪火相傳?答案只有一個,他用真情,用真心,用實際行動來做好看似乎很小的一件事,用忠誠,在履行自己的職責。焦裕祿的忠誠是從哪裡來的呢,或者說他的忠誠是如何鍛造的呢?很明顯,三點:是組織的信任使他敢於擔當,是民眾的智慧使他有了靠山,是真情的付出讓民眾信任,是用腳一步一步走出來了老百姓的依賴,正是這種依賴。讓忠誠有了歸宿。

幹部,是我黨的寶貴財富。做為主政一方的縣委書記,當面對由於飢餓而浮腫的老幹部,只能說出休息這話時,讓人不禁心酸。救濟糧食,幹部不能動,特殊的供應本,在自己的倡導下取消,全國糧食做為戰略物資統購統銷,除了自己節衣縮食不吃肉外,還能做什麼?只有一條路:黑市去買。這在當時所承擔的政治風險,不是我們今天的人們所能夠理解的,這不僅僅是交出黨籍公職的問題,事情一旦暴露,很可能會鋃鐺入獄。面對上級的調查和同事的反水,焦裕祿早有心理準備,他沒有把責任推給副手,而是面對專員“我早知道老焦不會摻和這事”的論斷時沉靜地說出“這事我知道,是我下命令乾的”。一邊是代表組織的專員臉沉若水,一邊是班子成員的驚訝莫名。這個場面,令所有在場的人們感受到了從所未有的壓力,更令自己的妻子夜不能寐。當行署專員和焦裕祿談完話走出房間時,所有的幹部聚集在大院裡為他們的書記願意到北京為他請命,專員問了一句:“你們都願意去嗎?”“是!”“那算我一個!”人們震驚之餘,熱烈的掌聲剎那間響了起來。當專員明確表示“不管焦裕祿同志受不受處分,他仍舊是你們的縣委書記”時,我看到了焦裕祿平靜臉龐上閃動的淚光。面對組織的信任與厚愛,我相信,蘭考的幹部們在找到主心骨的同時,有了一種挺胸向前,死不鏇踵的勇氣和決心,有了一種責任在肩卻絕無後顧之憂的輕鬆,有了一種決戰決勝的信心和決絕。

不像個當官的。這是民眾對焦裕祿的一貫評價。為什麼?不是因為他穿著樸素,不是因為他憨厚的笑容,而是因為他在用腳在丈量蘭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於他認真傾聽民聲,了解民意,體察民情,解決民憂;在於他深入民眾,廣集民智,不擺架子,對於不懂的,敢於向民眾去問,讓民間的智慧發揮到最大化,在於他細如春風的行為,在於他心裡始終裝著民眾,在於他危難時刻泰山石敢當,對於洪水的圍困,幹部抱著痛哭時敢於喊出“是男人就上”並身先士卒,直至累倒。不像領導,但他卻是人民的主心骨,一個行為勝似千言萬語;不像領導,騎著腳踏車走遍溝溝坎坎,千家萬戶,卻讓老人引為知己,病中仍叫著他的名字;不像領導,是治沙時的一身破爛衣服,是滾下沙丘時的爽朗笑聲;最不像領導的,是做為第一書記的他,在副書記面前更像一個農民,但這人,身旁卻往往團結住了絕大多數的人。我想,在我們大走訪的時候,怎樣用行動來感染民眾,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說服民眾,用什麼樣的實事來證明給民眾看,最終的落腳點。仍舊是個乾字,只有乾,乾實事,乾老百姓看得到的事,乾老百姓願意幹的事,我們才能真正贏得民心,夯實基礎,邁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