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焦裕祿心得體會大全

憨厚的外表下,有一雙睿智的眼睛,有一副超前的心胸。當他得知新來的大學生由於吃不慣窩頭,不習慣風沙後,並沒有如一些所謂的老革命那樣將其打入另冊,給其戴上一頂“不虛心向革命民眾學習”的帽子。而是得知這一技術人才已經到火車站去時,撒腿就追,到了火車站,沒有說教,沒有以位子壓人,而是半是懇求,半是遺撼地對小伙子說:“你走了,沒啥送的,這是蘭考的一包沙土,你拿回去做一下試驗,看還能種啥。”面對真誠為蘭考著想,沒有一絲架子,沒有一點官氣的焦裕祿,聽著他軟軟的請求,小伙子被感動了,當火車開過,在驀然回首間,小伙子拿著行李站在背後。這是一個標桿,一個人才的坐標,有了這個坐標,今後蘭考的人才,會以倍數增長,而這個1,是焦裕祿用真情換來的,是用他坦蕩的胸懷納來的,是他超前的眼光抵來的。忠誠於心,奉獻於行。只有行動,才能得到士子之心,只有真情,才能挽留住人,留住心。

做一個好領導,需要多方的知識和閱歷,但我覺得,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加入這個組織的初衷,就是要忠誠,沒有忠誠這個基礎,一切都無從談起,只有我們把信念深深根植於心,那么我們全身上下都寫滿了 “共產黨員”的字樣,哪怕是大卸八塊,每一塊上,都有共字,永遠剔除不盡。只要我們認真走進民眾,乾字當頭,那么我們就會永遠根植於民眾,永遠得到民眾的真心擁護並永遠贏得勝利。

2015觀焦裕祿心得體會 八:

我們在縣會務中心二樓會議室觀看了影片《焦裕祿》。焦裕祿,這是一個對於我和我身邊人都很熟悉的名字,但對於他的生平事跡,在我今天觀看了《焦裕祿》這部影片以後對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當官是為了什麼?為名利?還是為人民?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終身的品質和精神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和啟迪,使我進一步理解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

忘不掉影片開幕焦裕祿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成千上萬的人民民眾自發的為他送葬,戀戀不捨的告別他們的好書記,那是人民民眾對他的最高褒獎,是人民民眾對他的眷戀之情。滿天的白花,滿天的紙錢,飄落在貧瘠的黃土地上,一槨棺木被人們抬著徐徐地走向墓地,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撕心裂肺地哭喊著親人焦書記。影片用敘事的手法,再現了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期間的心路歷程,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優良品質。1962年,年僅40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調任蘭考縣縣委書記,面對黃沙、洪水和鹽鹼,做為共產黨員的他沒有絲毫的畏懼,帶領蘭考人民克服萬難,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頑強拼搏,治理“三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為黨為民、無私無畏的偉大人生。

做為一個共產黨員,他為我們做了表率,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所作所為,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有義務和責任為百姓服務,為強國、富民奉獻一切。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做這樣的人,作為一個黨員也更應該做這樣一個黨員。我們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更應該要有焦裕祿精神,將這種精神化作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