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學校考察心得體會範文

我想,對於我們學校,今後必須要精心打造好學校文化,要用健康、激勵人的學校文化統領學校各項事務,做為學校發展的導向和真諦。文化建設雖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積澱與生成,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加強校內民眾性文化團體的建設。隨著不斷積澱的文化的生成,學校特色將日益明顯,學校將有無限發展的可能,因為精神的力量是無限的。

2、科學細化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把科學、嚴格的管理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與所參觀的學校相比,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的各項制度還不夠健全和完善,某些具體操作要求上還不夠細化。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們要結合我校具體學情的基礎上,充分的發揚民主重新審查制度各項制度及要求,如骨幹教師和星級教師等級評定製度、課程結構設定最佳化制度、嘗試調整教師分配機制,利用活工資部分,初步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打破平均主義和職稱工資級別終身制等不利於教師發展的機制,進一步激發和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3、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嘗試掌握“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

現代教學論認為:所謂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合理的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活動。正如洋思中學蔡林森校長所說:“一個孩子能學好,能成才,決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自己學出來的;課堂教學怎么樣才叫做完成教學任務,也不是教師講完了、講清了就行了,只有學生學會了才算完成教學任務。”

反思我們的教學,教師都應教什麼?不少教師在教什麼的問題上依然是抓住大綱、教材中提出的重點內容反覆講,其實質仍然是“以教為本”,未必適合學生的需要。“以學為本”則不然。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只是隨機點撥,即便重點也不是教師包辦,而是指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基本過程一般是:揭示課堂教學目標,進行自學前的指導;加強督查,為後教做準備;運用多種形式幫學生釋疑解難。對學生通過自學能掌握的,儘量不教。即使是大部分學生難以掌握的內容,也不一定是教師直接教。可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也可以讓學生講,學生講對了,教師不必重複;學生講的不完整,教師補充完整;學生講錯了,教師給予更正。

我仔細研究了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我覺得實施前教師必須要精心設計好訓練。就訓練時間安排而言,可以集中訓練,也可以邊學邊練、邊教邊練。就訓練形式而言,可以是口頭訓練——開口說一說;可以使操作訓練——動手做一做;可以是思維訓練——動腦想一想;也可以是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等單項能力訓練。當然,最常用的訓練還是當堂作業。就課堂作業而言,一要保證時間,二要嚴格要求,像考試一樣完全獨立作業,快節奏保質完成,讓學生養成雷厲風行的作風。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就不會流於形式。教師講的時間根據疑難問題的多少而定,疑難問題多,講的時間就多一點。課堂結構總體說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三段式,但是具體運用還要根據實際而定。多數課還是學生學一點,教師教一點,學生再學一點,教師再教一點——分散學、分散教、分散練;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類型,“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法不盡相同。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