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幹部為什麼

黨校為我們出了一個尖銳的的命題:“今天為什麼當幹部”?這個問題以前從未認真考慮過,參加學習後,特別是對黨的性質、宗旨、世界觀和權力觀的認識以及進一步學習理論知識後,感覺到這是一個嚴肅而且需要迫切回答的問題。通過黨校一段時間的學習,使我在當今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為什麼當幹部、如何當好乾部有了更理性的認識和體會。下面我想從幹部是什麼、幹部應具備什麼,從而為什麼想當幹部這三個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一、幹部是什麼

要回答為什麼當幹部,首先要弄懂幹部的概念和它的本質屬性。幹部的“乾”,在辭海的解釋是:動植物軀體的主要部分,也指河道、鐵道的主流或主線,是器物的主體。那么在人群中、在社會中起到主體或主流作用的應該就是幹部。幹部,就是所謂的“官”,是政府機關或軍隊中經過任命的,一定等級以上的公職人員(見現代漢語詞典)。幹部的定義明確了,它所包含的基本屬性就不言而喻了,我個人認為幹部是一種責任,責任重於泰山;幹部是一種形象,平時看出來、關鍵時站出來、危難時豁出來;幹部是一面旗幟,代表著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

1.幹部是一種責任。“責任重於泰山”。責任所系,人人有份;履責擔責,人所必為。作為一名黨的幹部,責任心和責任感,是我們幹部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正是這種強烈的責任心、責任感和責任意識,在不斷推動著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和進步。

責任是堤壩,是防線,需要築牢,這是作為黨員幹部必須守住的一條底線。一旦責任的堤壩決口,欲望無從約束,責任無所擔當,後果將不堪構想。失去責任約束的幹部,就不會執政為民。責不分大小,任無論輕重。如果人人都擔當起各自的責任,那么,建設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離我們就不會很遙遠。讓我們都來做一個有責任心、有責任感的人,做一個勇於擔責、敢於負責的人吧!

2.幹部是一種形象。“政者,正也”。我們黨是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生命力就是要保持黨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這也是我們黨的民眾路線所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幹部始終在民眾當中保持一種良好的“公僕”形象。“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如果我們做幹部的既敗壞了社會風氣,又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了黨的執政地位,那么民眾就會不答應,就會不滿意。因此,黨員幹部帶頭踐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於加強我們的自身建設,提高我們的執政為民能力,鞏固我們在民眾中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3.幹部是一面旗幟。旗幟是一種力量,旗幟是一種精神。這力量就是克服前進道路上艱難險阻、勇往無前的不竭動力;這精神就是銳意進取、永攀新高的昂揚鬥志。作為一名科級幹部,在面對民眾時就要樹立這種旗幟的意識,勇當衝鋒手、敢當排頭兵。只有樹立了這面旗幟,讓每一個黨員所在地方成為一個戰鬥堡壘、讓每一個幹部的所處環境變成一塊堅固的陣地,才能使我們凝聚民眾、團結民眾並帶領民眾去開闢一個又一個新的戰場,贏得新的勝利。

二、當幹部應具備什麼

當好乾部須具備的條件很多,不但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歷練的黨性修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清正廉明的奉公精神,我覺得還要有“三顆心”。

1.應有德有才,常懷仁愛之心。人無信不立,國無德不強。一個好的黨員、好的領導幹部首先應該是一個好人,應當有愛心、講良知、對家庭和事業具有責任心。

幹部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精闢解釋:“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者,為官之魂”。可見高尚的品格道德修養是做人、做事、做官的立身之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更要有一顆仁愛之心,把民眾的冷暖、疾苦、困難始終放在自己的視線以內,把民眾的滿意、答應、幸福作為工作的風向標。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個領導幹部是否做到為官以德,民眾觀察最清楚,感受最深切。

2.應有得有失,常懷律己之心。“得”,即獲得、收穫;“失”,即失去、拋棄。以什麼樣的“得”為標準,以什麼樣的“失”為標準卻是對一個人價值取向的考驗。幹部的稱號就是奉獻,而不是索取。只有具備了這種得失觀,在為民眾辦實事、謀利益的過程中,我們才會收穫成功的喜悅和坦蕩的胸懷,才會拋棄骯髒的利慾和小人得志的竊笑。

當幹部不僅要帶頭苦幹,還要過好權力觀,名利觀,要常懷律己之心。律己之心貴在經常,也難在經常,關鍵還在“心”上。心正,才能反省修正自己,事事小心,潔身自愛,嚴於律己,防微杜漸,做到“慎欲”防誘,“慎微”防變,“慎獨”防盈,為官清廉當“守一”。把“常懷律己之心”作為思想道德和黨性修養的座右銘,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以嚴格自律的行動落實黨內監督法規要求,提升思想境界,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3.應有進有退,常懷進取之心。“進”,就是進取創新,是自強不息;“退”,就是以退為守,以退為進。當民眾需要我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機遇,不遺餘力地把工作做好。相反,當條件還不具備、情況還不了解、機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就需要冷靜對待,加強調查研究,以靜制動,盲目草率決策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