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徵文選:撫今追昔話家鄉

雖然現在我置身在遠離家鄉幾千里之外的地方,但看到周圍人聽到廣饒大王的名字時,不由豎起大拇指的樣子,心裡說不出的自豪和激動。

禁不住感慨起改革開放帶給家鄉的變化。

1978年到XX年,相隔三十年,廣饒縣在一個個“人造奇蹟”中脫胎換骨,面目全新,真正成了“廣闊富饒齊國地,樂業安居孫武鄉”。現在,三十年前的生活只出現在憶苦思甜的回憶中,那時的日子在孩子們聽來,都如神話傳說般不可思議。

三十年,那是半代人的記憶,屬於遙遠的過去,在改革開放以前,那是父輩們的生活,他們將一生都耗費在了那個年代。三十年前,我正好21歲,一個廣饒縣大王鎮的普通農民,當時生活的貧困和無奈還歷歷在目;三十年後,我作為一個鄉鎮中學的教師,切身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廣饒縣,特別是大王鎮的翻天巨變。

三十年前,大家經常與野菜為伴,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純玉米面的話,那就是“地主家”的待遇。那時只有工人階層,一個月國家給發33斤面,半斤油,才能每頓都是白面饅頭,而貧民百姓一般都是一年缺半年糧,青黃不接。剛打下的麥子,都要推到東鄉里換成地瓜乾,把細糧換成粗糧,用一斤麥子換一斤四兩地瓜乾,才能獲得更多的果腹之食。全家也只有大年初一才能結結實實的吃上一頓純白面饅頭,可年三十晚上的餃子還是和著地瓜麵包的。

現在,大王鎮人均年收入1萬多元。用句俗話講,大魚大肉都吃膩了,專門找粗糧,挖野菜吃。以前漫天遍野的黃青菜,現在是可遇不可求,飯店裡一盤七八根青菜竟然要價30多塊。現在,胡姬花、金龍魚,色拉油,橄欖油品種齊全,連防曬油都普及大眾了,反而更倡導綠色飲食,不吃油炸食品。數數我們一個小小鄉鎮裡的餐飲業:五星級的華泰大廈,省際連鎖肥牛火鍋,數不勝數的特色餐館。只要你想吃,川菜、粵菜、蘇菜、魯菜四大菜系,唾手可得,就算要開個洋葷,想來點漢堡包,炸薯條,十幾分鐘就可以進縣城,入德克士,大塊朵頤。

三十年前,土坯房,茅草頂,鄉間小路,人畜並行,不管多遠的距離都是步行來回。背著十幾斤地瓜乾去趟縣城,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磕磕絆絆,來回整整走一天,苦啊,累啊……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就是腳踏車,可也只有國家幹部才能買上一輛,少之又少,比現在的寶馬都要金貴。

現在青磚瓦房都落伍了,鋼筋混凝土大樓遍地林立,柏油馬路通往每一個路口,高速公路,立交橋也建成了,鐵路也要開始修了。我們大王鎮城鄉交通車實行公交化運作,7分鐘一趟。XX年,所有村,每一條鄉間小路都水泥化了,乾淨,筆直的水泥路從村口通到每一個家門口。

三十年前,全村男女老少就一個生活來源:種地。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個汗珠子摔成八瓣,還三餐不繼。一人一天掙不了一毛錢,全家一年的收入只夠買兩輛腳踏車。那時候,為了能吃飽飯,十幾歲的學生混在成年人的隊伍里,每年春秋兩季去幫忙水利改造,給黃河清淤,當時沒有機械,全是手工操作,全部工作只靠人抬,肩扛,車推,一天干16、17個小時,但那時100人5天的勞動量,還趕不上現在一個小型挖掘機一天的效率。

1978年,我成為恢復聯考以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入了公職,掙錢養家,從當時的一個月28塊5毛錢,到現在的2850元。XX年,122平方公里的大王鎮實現社會總產值440億,併入選山東十大名鎮,建成了華泰、凱銀等6大經濟園區,湧現出2300多家各類企業,成為全省、全國同行業的領跑者。我們與美國trw公司、杜邦公司等1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從橡膠到輪胎,從造紙到化工,從農產品到化妝品,產品多樣齊全,出口50多個國家,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看著形形色色的商品來自我們鎮,出自我們手,印著我們的商標和名字,那榮譽,那自豪發自肺腑。

三十年前,結婚的三大件——腳踏車,手錶,縫紉機。那時要有這些嫁妝,那派頭簡直就是“皇親國戚”。1980年,女方來相親,桌子,椅子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家借來的,家裡連一個像樣的“方桌”都找不見,從二伯家借來一個,那些有窟窿,破損的地方用紙糊起來,才勉強過關。結婚的時候,450塊錢的禮金,全家都要砸鍋賣鐵。

現在21世紀的三大件是什麼:樓房,汽車,銀行卡。一份禮金動不動就是“萬里挑一”、“長長九九”,房子至少得是一百平方米的,電視機,電冰櫃,電腦,空調……樣樣不能少。現在結婚的禮車都用上了“凱迪拉克”加長版,那時連腳踏車都得求爺爺告奶奶的滿村找。

三十年前,農村人是什麼形象——粗俗,愚昧,無知,骯髒邋遢,上不了台面。現在大王鎮斥資1500萬元建設了文化廣場,連續七年舉辦消夏晚會,“雙愛”月、紅色文化、“好孝子、好媳婦、好家庭”等新辭彙已經深入人心。我們建立了自己的老年大學,文化大院,小康書屋隨處可見,遍地都是新農村,新氣象。

不用再一點一滴的描述,三十年來,大王鎮,廣饒縣改革開放的成果,讓我們以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贏得誇讚。大王鎮被評為全國綜合發展水平千強鎮,廣饒縣躋身全國百強縣的行列,從昔日的鄉野小村到現在的經濟強鎮,我們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得到了全國甚至是世界的認可。

我們不想炫耀,卻有了炫耀的資本;我們本想低調,媒體卻把我們當成榜樣大肆宣傳……

不需要任何溢美之詞,我只想用筆平實的記述,卻寫成了一封表揚信。今天,將這封信送給我們的政府:是改革開放已來的經濟搞活,文明發展,領導的睿智,百姓的勤奮,我們有了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