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徵文:民生視角看巨變

如果要給30年改革開放寫一首壯麗史詩,“民生”必然是意蘊豐富的“詩眼”;如果要給30年風雨歷程譜一曲時代華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強音”;如果要給改革開放描繪一幅遠景畫卷,“民生”也依然會是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民生巨變:從溫飽堪虞到總體小康

“30年前中國和現在的真正差距,其實要比目前所能觀察到的更大。儘管這個發展歷程一般有很多硬數據來衡量,但是如果以人類的標準看,其間的變化甚至更加驚人。”美國《新聞周刊》刊發的署名文章這樣說。文章作者1979年初成為美國雜誌首批駐北京的記者,“從那以後,我親眼目睹了這場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快、最深遠的變化。”

其實,就是用“硬數據”來衡量,其間的變化也足以驚人。1978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其後不到30年的時間裡,中國經濟從一度瀕於崩潰的邊緣發展到總量躍至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2000多萬。

從食難果腹到總體小康,巨大的歷史飛躍在每一處村莊、每一座城市都能得到有力印證。“大包乾”發源地安徽鳳陽小崗村,當年全村20戶人家吃了上頓愁下頓,30年後的今天,全村112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第一個改革開放特區——深圳,從昔日的小漁村“變身”為現代化大都市。

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變化,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變遷中也能得到生動詮釋。1979年,陝西貧困地區的農家女鄭粉莉參加聯考,她的400多名同學中,只有10多人上了大學。“而現在,高等院校入學率已超過20%,中國教育發展得多快啊”,已成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的鄭粉莉說。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每箇中國人都從改革開放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說,“中國的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穩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成長的煩惱:蛋糕“做大”之後的“分割”難題

“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後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這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1993年9月16日的一次談話內容。

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是成長的煩惱。改革開放後,人民整體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相對於經濟的快速發展,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有些滯後,這被公認為“成長的煩惱”之一。十七大報告在總結前進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時強調指出,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比較困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曾按照科學嚴謹的社會抽樣調查方法,進行了一次“社會和諧穩定問題全國抽樣調查”。此次調查覆蓋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30個縣(市、區)。在調查的17個社會問題中,排在第一至第三位的社會問題依次為“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問題”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問題”,“養老保障問題”與“教育收費問題”、“住房價格過高”等其他“民生問題”也位居前列。

以民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為例。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約80%的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其中又有80%的資源集中在大中型醫院,城鄉、區域間衛生資源、居民健康狀況差距擴大;醫療費用上升過快,從1980年到XX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增長了59倍,居民個人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1%上升到52%,公立醫院次均門急診費用和次均住院費用分別增長78倍和115倍,大大高於同期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幅度。

改革開放做大了民生“蛋糕”,但如何“切割蛋糕”?解決好這一問題,既關係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一目標的實現,關係到社會的公平正義,也關係到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大局。

發展新理念:以人為本帶來民生新藍圖

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確立,一系列重大發展理論突破帶來改革開放的新趨勢、新成果。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圍繞著“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民生新藍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速破解一系列民生難題。

——住有所居。各級政府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推進廉租住房建設、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房制度。建設部、發展改革委、監察部等7部門聯合發布《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隨後不久,《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開始實施。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今年中央用於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的資金為68億元,比去年增加17億元。

——學有所教。在全國城鄉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大對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人人上得起學、上得好學的目標正在逐步得到實現。

——勞有所得。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從XX年到XX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2%。XX年又有新突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12.2%和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