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中的三會一課心得體會9篇

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落實黨章關於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是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部署。

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三會一課”學習制度,作為一項完善且成熟的學習制度使黨員經常受到黨性教育、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教育、怎樣做一個合格黨員的教育,增強黨員的黨性觀念,不忘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從而在各項工作中自覺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以"兩學一做"為核心,“三會一課”為形式,共同促進黨員合格化,兩者結合能夠達到1+1>2的實際效果。以行政村及村民小組一級為例,在“三會一課”中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系列講話精神,已經成為一種讓普通黨員積極提升正能量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特別是學習了系列講話精神,讓每一名黨員都補起了鈣,硬起了骨頭,在時下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各級黨員攻堅克難,勇於擔當,在每一個崗位都發揮了一名合格共產黨員應該有的素質與能力。

三會一課,即俗稱的"一課三會"制度,是指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按時上好黨課。"三會一課"制度是黨基層支部長期堅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嚴格黨員管理,加強黨員教育的重要制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仍須重視和堅持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可以使黨員經常受到黨性教育、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教育、怎樣做一個合格黨員的教育,增強黨員的黨性觀念,不忘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從而在各項工作中自覺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如何堅持"三會一課"制度,重點在於要注意不斷改進內容和形式,注重質量,避免流於形式。“三會一課”為開展“兩學一做”提供了有效形式,“兩學一做”活動的開展為堅持“三會一課”好傳統提供了創新契機。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正可以通過“三會一課”制度的執行得到鞏固和升華。“三會一課”永遠不是停留在書本上呆板的制度,不是張貼在牆壁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應該烙印在每一個共產黨員內心深處的旗幟,引領每一個黨員朝著那聖潔的方向前進。“兩學一做”活動把黨的新規矩、新要求、新紀律和黨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列入“三會一課”的重要內容,在形式上更為靈活,堅持分類指導,使黨員教育具體化、精準化、差異化,這些舉措的實行,使得“三會一課”制度在堅持和落實中更具時代特徵,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讓每個黨員學起來、做起來、改起來,使每個支部動起來、嚴起來、強起來。

圍繞如何開展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天府新區興隆街道全面推進“三會一課”三貼近、三改進活動。讓黨員思想教育不但要學,還要懂;不僅要懂,還要會做。通過全新的“三會一課”,黨員學習積極性提高了,黨員之間的凝聚力增強了,大家主動參與到重大工作和建設發展的問題討論中。而通過網際網路視頻會議,手機黨課等“網際網路+黨員學習教育”形式,興隆街道的在外黨員也積極參與到“三會一課”學習教育中,為更好地服務外遷老百姓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樑。

創新“三會一課”三貼近三改進“以前開會就是傳統形式上的把黨員幹部召集起來聽領導講課。”興隆街道政務服務中心的黨員幹部對此有著很深的感觸,“現在黨的思想教育活動從會議室搬到了新區建設工地、規劃館、興隆湖。讓我們對新區發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和更美好的期待。”興隆街道負責人介紹,要解決“三會一課”內容枯燥、形式單一、黨員參會率不高的實際問題,就要讓使其更貼近中心、貼近實際和貼近黨員。同時,還需要改進會議形式,改進會議內容,改進會議場地。改變會議形式就是要打破領導一人講的會議模式。邀請老黨員、老幹部、在外創業的黨員和年輕普通黨員自己講、一起講。這樣既能使會議更加生動活潑,同時也為黨員搭建了展示自我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而改進會議內容就是要改變以往照本宣科傳達檔案精神的方式。要將黨員關注度高的問題納入宣講內容,實行領學者先學深、學懂,再用大家聽得懂的土話、大白話講出來給大家聽。最後,通過將會議的場地從傳統的辦公室搬到戶外,讓黨員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能感同身受新區建設成果。

興隆街道通過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將其作為學習政策、研究交流、統一思想、議決事項、工作部署的橋樑。黨員之間打開了心扉說亮話,大家積極徵詢對全村重大工作和發展的意見建議。這樣的“三會一課”不僅有著強大的魅力,還使得黨員與黨員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據了解,興隆街道還面向全體黨員開展“三會一課”滿意度問卷調查,使“三會一課”學習教育具備了強大的成長性。

當好傳聲筒讓黨小組流動起來

曾強是三根松村的一名黨員,由於城市建設暫時搬到了距興隆街道20多公里以外的雙流區公興街道,像他這樣情況的臨時安置戶還有很多。他告訴記者,為了能更好地服務民眾,三根松村找到居住在公興街道的三根松村黨員成立了黨小組。“我們通過‘三會一課’思想教育將會議內容告訴給臨時居住在這裡的黨員和民眾,給他們傳達信息、宣傳政策。”曾強告訴記者,“我們既是黨支部的傳聲筒和收音機,又是民眾的‘百事通’。民眾有困難找我們,我們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會反饋給黨支部。”

據了解,興隆街道通過設立三根松村黨支部最佳化了黨小組建設,根據實際情況外設了三個黨小組。通過新的“三會一課”,這些黨小組根據各自劃分的區域流動起來了。黨小組組長主動入戶為在外民眾做思想動員和釋疑解惑。民眾的話用心聽、民眾的事用心辦,這樣的黨小組不僅起到了黨支部與民眾的潤滑劑效果,同時還為黨支部發揮著傳聲筒作用。

“我在外地工作,但這並沒有耽誤到黨內教育學習。”三根松村黨員陳應龍目前在安徽合肥工作,他告訴記者,這並沒有耽誤到他的黨的學習教育。“現在的科技很發達的嘛!通過網際網路的電視電話會議,三根松村的每次大會,小會我都沒有落下過,還有積分獎勵!”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街道開具流動黨員介紹函,在外工作的黨員可以選擇在當地參加黨的教育學習活動,也可以選擇通過手機黨課、傳送資料、電視電話會議參加到三根松村的“三會一課”學習教育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