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小教科室工作計畫

加強課題組工作的動態考核。課題組每2周活動一次,提倡和教研組互相結合,提倡課題組與課題組之間活動的整合,力求不加重教師負擔。開學初各課題組及時上報並上傳本學期活動計畫,活動安排是重點。根據各課題組的安排由教科室牽頭,安排校級教科研活動。

營造濃厚的課題研究氛圍。其它課題組的研究內容要注意與學校主課題的結合。各課題組的學期活動計畫要注意與主課題相結合。每個課題組每學期至少面向全校公開一次活動。具體時間可由課題組長、副組長商定後報教科室,由教科室進行協調安排。

(二)突出教育特色,全力實現創建工作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突出學校辦學特色,積澱基礎,為12年的創建工作夯實基礎。

第一,紮實開展《莫愁新父母學校的實踐研究》、《城鎮化進程中家長教育問題的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提升莫愁新父母學校的質量。舉辦家教研討活動,通過現有資源,邀專家、聘名師,來校為父母做講座,提高父母的家教知識和水平;定期開展家長會、半日開放活動、家訪活動,充分發揮“家校路路通”的作用,努力架構學校與家庭的紐帶;充分發揮父母學校校本教材《莫愁父母課程必讀手冊》的作用。

第二,加強“書香校園”建設,進一步推進“毛蟲與蝴蝶”——兒童階梯性閱讀研究,樹典型、推先進、出影響。進一步擴大“毛蟲與蝴蝶”的研究範圍和規模,將更多優秀的老師吸納進去,將“毛蟲與蝴蝶”的研究引向深入,讓師生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使整個校園成為書香氣息芬芳馥郁、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

第三,加強“科技教育”,彰顯科技特色。

剛剛立項的課題要迅速進入角色,將課題研究抓緊抓實。

營造教科研氛圍,加強教科研管理,力爭在2024年通過“蘇州工業園區科研型學校”的驗收,力爭完成“蘇州市信息化學校”的創建工作。

(三)開展校本研究,努力營造教科研氛圍。

以建設學習型組織為目標,建立並發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機制,引導教師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1)豐富和發展“教師快樂成長講壇” 

確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意識,把學習作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形成組織學習的機制,構建學習型組織。繼續開展並豐富“教師快樂成長講壇”活動:“快樂成長講壇”每月一次,儘量固定時間,如:每月第二周的周三下午。每次均有行政人員領銜。每次由6名老師主講。“快樂成長講壇”分為如下六大板塊:“走近名師”、“教育敘事”、“書林漫步”、“案例分析”、“名曲名畫”、“班務一得”。

(2)加強學校“教育部落格”的建設,完善隨筆與“跟帖”的統計制度,努力構建多向互動的校本交流平台。

教育隨筆與“跟帖”統計每月一次,每月的10號為統計時間,節假日順延。35周歲以上的老師每月至少完成2篇隨筆,小於35周歲以下的老師每月至少完成4篇隨筆。每篇隨筆字數不少於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