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備課組第一學期計畫

最後還思考為什麼“不能沒有你”——提示學生從因果關係、假設關係、轉折關係、條件關係等角度思考。

2、第二次作文:記敘一兩件事。(800字左右)

要求:中心明確,詳略得當,六要素(時間、地點、事件、開端、經過、結果)要清晰。

備選題目是:《感動》、《令我……的兩件事》、《瑣憶》。主要提供以“感動”為話題的寫作指導。因為《感動》比《令我……的兩件事》開放度更大。

請以“感動”為話題,描寫兩個或兩個以上令你感動的瞬間,構成一篇首尾完整的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幾段描寫之間要有一定的內在聯繫。

自然風物、人文景觀常常觸動人的情思,地壇深處,一滴露水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不是讓殘疾的史鐵生於瞬間的感動中獲得生命的啟迪嗎?天山草原,日落時分,峻峭的冰峰變成了熔紅的劍,山巒變成了蔓延的火,草原變成了鮮紅波,不是讓失意的張承志為此激動得痛苦難忍嗎?藝術欣賞更能帶來心靈的震撼,那種感動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不是讓琦君感動一生嗎?一曲壯闊而又奔騰,剛健而又纏綿的《高山流水》,不是在感動中成就了知音的千年佳話嗎?還有體育盛會中的激情與夢想、時聞快訊中的感人畫面、網路互動中的真情傳遞……這些都不是感動嗎?雖然這一次的訓練重點是寫事,但我們怎么能為了一個單一的訓練目的,而去否定更具個性、更有創意的表達呢?

3、第三次作文:繪景(800字左右)。

要求:內容上以寫景為主。寫法上,學習抓住景物特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在內容的選擇上,如果大處著眼,我們鼓勵學生從山水野趣、古蹟名勝中,賞玩撫慰心靈的自然之美,品咂山水名勝中的地域風格,體味山水中浸潤的文化精神。

如:最是那石階兩側的蒼松翠柏,毋須伸展腰肢便已雄健有力,深沉含蓄地將自身的品格編織成弦音籠蓋天地、四野。我此行的目的本是聞楓而來,卻不見火燎一般的楓林,而是出乎意料地被這別樣的青楓所感動。有些事物,在不經意間,往往才展現出最自然的美。(樊穎)

但這樣的眼界需要一定的文化積累,學生學習了一定數量的唐詩宋詞、和寫景散文之後,可能會寫得更好。

所以我們也提示學生從細微處著眼:校園的一階一亭、小區的一樹一草是風景;清晨浪涌般的車陣、傍晚退潮似的人流亦是風景。除此而外,文化藝術、日常生活、人類心靈中同樣風景無限。

如:《石榴樹》學生細膩描繪了姥姥家四合院裡的石榴樹四季的變化,最後寫道:現在,姥姥家的小院已不復存在,唯有那棵石榴樹屹立在一片廢墟之上。姥姥常說石榴樹是通靈性的。伴隨我童年生活的石榴樹,今年,你還會開花嗎? 又如:《守護風景》前文寫印象中敦煌的風景,後文寫敦煌學者樊錦詩40餘年的執著守護。不僅寫風景,而是展現人物美好的心靈:敦煌美麗的風景,被許多這樣痴情的學者守護著。他們甘於清貧,甘於寂寞,甘願為它獻上青春,乃至生命。他們守護著一片風景,其實他們更是在守護自己信念,守護生命的價值。誰說這些可敬可親的人不是一道更美的風景。

給了內容的提示之後,我們再提示寫的方法:寫法需要實踐、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