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第一學期工作計畫

②課堂實踐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上一堂好課”是教師的基本素質。要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課堂實踐來提高教師新課程實踐水平,如教師全員實踐課、新教師的幫帶課、青年教師借班課、骨幹教師示範課、課改專題觀摩課等。要實施“學課—備課—說課—議課—上課—評課”的操作流程,上課教師寫好說課稿,年級組教師寫好評課稿,組織互動討論,著力打磨每一節課,提高實踐課的效能。

③反思交流

要大力倡導反思性教學,把“反思”作為開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開展如“教學敘事”“教學案例”“教學日誌”“教學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動,從自身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尋找問題,繼而轉化為課題來研究。

④網路教研

號召教師積極參加 “鞍唐小教研線上”的網路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參加好每周二晚上開展的網路教研活動,向全國各省市名師學習,多研討、多發言、多發貼,努力構建多向互動的校本交流平台。藉助網路優勢,引導教師自主發展。

(3)校本培訓落在實處。

崗位培訓實現校本教研與崗位培訓一體化,教師在教研過程中得到培訓。重點進行新課程研究課活動,每位教師上一節公開課,課後畫出流程圖,寫好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引導教師學習心理學知識,增進教師讀書興趣,開闊知識視野,使心理學知識走進教育教學實際,提高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二)、以“學生髮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是發展的主體,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1、德育工作求實效。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所在。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檔案精神,堅持德育為首,切實推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全面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環境。

(1)堅持德育為首,切實推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陣地,切實根據國小生的實際特點,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繼續規範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內容,培養學生愛國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利用班報評比、演講、讀書、主題班會、參觀德育基地、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以重大節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紀念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努力拓寬育人渠道.開展好綜合性主題教育活動,認真在植樹節、學雷鋒月、迎“五一”、迎“六一”組織各項活動,精心安排主題活動內容,引導更多的師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要將各項活動的舉辦成為師生互動、全校參與的盛會。

構建三位一體的立體教育網路我們要積極爭取家庭社區的支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教育的作用,繼續辦好家長學校,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學校紅領巾廣播台,培育學校精神,營造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充分挖掘學校豐富的人文資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