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第一學期工作計畫

切實重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心理諮詢室,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繼續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確保在校生無違法犯罪現象、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2)切實加強德育常規管理工作。

“常規”往往最能體現一所學校的管理水平。要從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入手,著重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為重點的基礎文明教育。要把學生的行為規範分解、細化,確定每個階段的訓練重點,形成序列。在教育訓練的過程中堅持低起點、高標準、多層次、嚴要求的原則,做到要求明確、訓練到位、反饋有效,力求通過

嚴格的訓練、使學生的行為規範外化為行為,內化為素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儀習慣。

班級是學校管理最基本的單位。要進一步加強班集體建設,注重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培養。在抓好行為、紀律、衛生等班級基礎性工作的基礎上,各年級、各班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力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

(3)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努力培養一支優秀德育工作隊伍,尤其是班主任隊伍;加強教師的行為規範教育,做到榜樣示範,以身作則。班主任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管理的中堅力量,可以這么說,一所學校校風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班班風的情況,而班風形成的關鍵在於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項既辛苦又光榮的工作。要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本學期繼續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薰陶”,認真並耐心細緻地做好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能在日常管理中進行深入思考,深刻反思,不斷總結班級管理成功的經驗,能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努力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管理模式。

2、教學工作精細化:

(1)落實教學常規。

①、堅持校長聽課、評課制度,及時發現問題,與教師研究解決。

②、要加強以備課、上課為重點的六認真工作。

要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繼續開展隨堂聽課,隨堂聽課要變檢查為指導,聽課後要個別交換意見,並進行兩周一次的集中反饋;要最佳化作業的設計,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強化備課、上課、批改、輔導等教學常規的考核機制,量化打分,評定等級,載入老師個人檔案。

③、實施質量測試,質量分析制度,改進教學,促進教學質量。

④、重視差生轉化工作,學校期初與班主任工作制定轉差目標,教師與學生家長制定轉差目標和措施,期末設進步獎。

⑤、加強控輟保學工作

各學校認真做好控輟工作計畫,建立檔案,並層層簽訂責任狀,保證沒有一個學生輟學,輟學率為0。堅持每月上報一次學籍變動電子表格。

⑥、強化老師與家長溝通互信制度,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座談會,老師隨時通過家訪、電話、信件、網上溝通等方式與家長溝通,爭取雙方配合共同教育學生,通過雙方溝通,促使社會、家長對學校、對老師的信任,樹立學校新形象,增加人民民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⑦、深入開展多元智慧型評價

進一步深化爭星系列活動,完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確立素質教育質量觀。注重全人教育與差異教學整合,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強調教師是參與者而不是領導者,不能教師說了算,而是讓學生自主開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