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學院第一學期工作計畫

XX-2016學年第一學期學院工作總的思路是:認真學習貫徹xx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全國職教會議精神,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實施“118”工程:即一個堅持——“xx模式”——愛的教育和實踐教學;一個抓手——迎接新一輪教學評估為抓手,主要落實八項工作:

一、以新一輪教學評估為抓手,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xx省教育廳關於實施第二輪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通知》(閩教職成〔XX〕2號),學院已列入2024年接受新一輪評估的院校,為此,要做好2024年底接受評估的準備工作。迎接教學評估作為學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進一步規範管理,通過教學工作評估,把學校的教學基本建設、教學改革以及教學管理提升到一個新水平。要加強領導,院、系評建領導小組要調整充實,學院評建辦掛靠教務處,由專人負責。要落實責任,將評估指標分解到系、處,任務落實到個人。要排出時間表,有序推進迎評工作。評建辦要倒計時安排,階段性督查,並密切跟蹤評估動向和要求,分階段抓好自評整改等工作,實時跟進,指導迎評工作有序推進、落實到位。

評建結合規範教學,圍繞評估做好常規工作。充分認識到每一項日常教學工作都與迎評有關,重點抓好課堂教學環節,嚴格執行教學計畫,加強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管理,推進日常教學常規管理。落實領導幹部聽課等制度,及時反饋教學情況。修訂完善教學管理檔案,規範授課計畫、教案等教學記錄,規範考試管理。切實按照新一輪教學評估的要求,針對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規範管理問題,逐一抓好整改落實。要加強教學督導和質量監控,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提高教學質量。

二、以“xx模式”辦學為導向,重在實踐教學,抓好課程體系改革

以“xx模式”辦學為導向,貫徹國務院加強職業教育的檔案精神,對照企業行業標準要求,堅持實踐教學為重,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修訂,認真編寫XX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性意見,組織各專業科學制定XX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注重專業課程設定,加強實踐環節著手,制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社會和行業的需求,進行課程體系的調整,不束縛於原有的學科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行“工學結合”。從辦學定位、教育目標、畢業生核心能力培養、教師職稱學歷的提升等方面進行課程體系改革。以國際經濟貿易係為課程體系改革試點單位, XX-XX學年第二學期從公共外語課程開始改革,調整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等三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加強以四級考試為目標的課程改革,按照理論知識夠用則可的原則,調整外語課程內容,開設針對英語四級考試的輔導課,其他專業也安排4級考試訓練、口語、國際商務函電等課程,提高學生四級考試的通過率。課程體系改革是難點,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務求突破,總結經驗,逐步推廣。

三、以校企合作為辦學制度,推進專業與企業對接,加強專業建設

貫徹全國職教會議謹慎,堅持把校企合作作為辦學制度,認真總結與五洲佳豪酒店等企業合作辦學的經驗。不久前,烹飪專業與五洲企業深度聯合辦學的實踐與創新課題被列入國家級課題,包括專業、課程、師資等9個方面建設,有些工作已經做了,有的正在實施,有的制定了方案,明確了規範化要求,下一階段要著力抓好措施的落實。學院重點抓烹飪與五洲聯合辦學,培育典型,各系也要選好一個專業與一個企業的對接,並抓實抓好。通過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推進專業建設,抓好烹飪工藝與營養、醫藥行銷等省級示範專業建設,抓點帶面,帶動院級精品專業建設上水平。

按市場的發展、行業的標準、企業的需求來設定專業、擬定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內容體系、創新教學方法模式、提高實踐教學比重、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師生動手能力培養,充分利用校內的實驗室、實訓室。抓緊做好校內實訓中心(實訓大樓)各實訓室建設規劃的落實、督促管理到位。深入實踐校企聯合,借鑑烹飪專業校企合作優秀經驗成果,積極探索實行“引企入校、入企辦學”等模式,擴大訂單培養、委託培養、定向培養規模,實現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引導、支持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探索建立校企雙方協同育人新機制。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抓好青年骨幹教師培養

堅持人才強校戰略,繼續抓好“外引內培”工作,一方面加大引進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另一方面,加強在編教師的培訓、培養,尤其是加強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鼓勵青年教師提高學位和職稱水平。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和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對青年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從教學,科研等方面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水平。鼓勵專任教師到企業掛職,提高教師實際操作能力,切實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加強建築、財會、烹飪等專業師資引進力度,採取各種有力措施解決有關專業師資緊張的現狀,最佳化師資結構,穩定教師隊伍。同時抓好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