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主任學期工作總結

將本學期工作與上一學年工作進行對照:上學年工作突出“管”,本學期工作突出了“導”;上一學年的工作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逼別人去做,本學期工作以“實效性”為中心,主要是採用溫和而誘導的辦法,想讓別人主動去做;上學年的工作“顯性”多一些,本學期的工作“隱性”多一些,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忙碌後有不少遺憾但也有些許收穫。

1、真誠服務,追求工作的實效性

以往教師的備課、業務檔案,絕大多數教師都疲於應付,所以常常會出現備課上課兩張皮、業務檔案相互抄襲等現象,很多工作老師們都花時間做了,但只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規,收效甚微,如何避免這種現象,僅靠“管”可能會導致教師被動的工作和隱性的應付,如果能更多地採用暗示、認同、探討等方式方法“引導” 老師們主動去思考、總結、提升,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或許實效性增強,因此每周我都用心閱讀理綜組每一位教師的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老師們的教學設計及時在交流共享欄目中闡述我的觀點,或表揚、或提出建議,有時也會在網上下載一些與本課題相關優秀教學設計夾在老師們的備課本中供老師們參考;除備課外每位教師的業務檔案我都認真閱讀,認真批註,對老師們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對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給予建議;付出總有收穫,在不經意間,理綜組教師的教案在變化,逐漸趨向於完善,教師教學業務檔案也消除了網上下載或抄襲現象。

2、用心交流. 走進教師心理。

反思上一學年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動了不少腦筋,也舉行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如“領導常規巡查、年級組常規巡查”、“教師走班聽課”、“學習常規示範課”、“學習習慣樹”“年級組學習習慣展示”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感覺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而且活動的舉行有些“擾民”,如在常規巡查中發現授課教師和學生往往分散注意力來關注常規巡查,充分說明我們的學習習慣培養並沒有做到常態化,所以本學期我選擇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尋找問題的切入點,類比教學工作,走進學生心裡,才能有效解決學生問題,那么走進教師心裡,讓教師有“認同感”和“歸屬感”,況且老師們中不乏有深刻的思想者,熱情的驅動者和沉穩的實幹家,我相信大家的智慧互相激發,肯定會有一些閃亮的火花!鑒於此我建立了工作交談錄,每天抽時間與一位教師就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務服務工作等話題進行深入交談,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學生學習常規是學生學習的保障,象“紀律、衛生”是學習的保障一樣,應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應該常態化,可以通過教師評價學生和學生評價教師相互促進,通過交流反思、感悟,收穫頗豐,雖然還沒有形成一份完整的計畫,但至少找到了有效解決問題的思路。

3、善於變通,追求有效性

教師期末工作總結以往都是空話和套話,為了能讓老師們靜下心來研究自己的問題,讓老師們的專業發展從經驗走向反思,從單幹走向合作,從被動走向自主,期末工作總結改革為主題式總結,“我最得意的一堂課”、“我的教學秘笈”、“我的有效作業”等,並進行分類整理,裝訂成冊供所有教師交流共享。課堂一直是我所關注的,所以本學期我照舊堅持聽課,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整體表現,為加強聽課的有效性,每聽完一節課利用課間時間對聽課班級學生進行當堂抽測,並將抽測結果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當看到授課教師面對抽測結果吃驚的表情,我知道我聽課的目的已經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