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養成教育階段性總結

習慣是從小培養的,好品質就是在養成好習慣的同時形成的。在好習慣伴我成長的大潮中,我班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了“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教育目標”。以研究圍繞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品德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為根本目的,以各種實踐活動過程為載體,採取不同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幫助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具體內容

根據具體的培養計畫,除適時進行行為習慣訓練外,每天早晨的晨會時間和每周二的班隊會均定為訓練時間。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訓練和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良好的衛生習慣:衣冠整潔,搞好個人衛生;及時收拾好自己的書包、書桌,不隨地吐痰,看到垃圾主動撿起,不在桌椅、牆壁上隨便刻畫;知道值日生應該做什麼,怎么做又快又好等。

2、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能及時做好準備工作;上課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仔細觀察、勤記筆記、質疑發問、勤查工具書、定期複習整理的好習慣;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做到仔細審題、認真書寫,力爭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不抄襲他人作業;上課認真聽課,有良好的坐姿,不可趴在桌子上聽課,不打擾別人學習等。

3、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知道基本的禮節。如:鞠躬、招手、敬隊禮等等。會使用禮貌用語;進教室、教師辦公室前先敲門,未經允許不闖入等。

4、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課間不追逐打鬧,不大聲喧譁,做健康的遊戲;排隊快、靜、齊;上下樓梯靠右行;不講粗話,不打人;不去危險的地方,不破壞花草樹木;和同學團結互助等。

二、具體措施

1、對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導過細,而對國小生則不行,必須做到“明確要求,指導具體”。如學生的作業習慣,首先要制定要求:一、書寫規範。二、正確率高。三、按時完成。四、及時訂正。用這四條要求經常指導孩子的作業,給予評判,好的在評比台中加分,並在全班展覽,鼓勵本人,促進大家。根據養成教育的內容,我從每個細小的動作入手,從站、立、行走開始,隨時給予指導。比如,教孩子們看課程表擺文具,上完一節課收拾一節課的文具,再擺放下節課的文具。另外,從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我發現有的孩子接、發東西、說話等不太有禮貌,我就及時教孩子學會如何給大人遞、接東西,如何說話。我們的地面易髒,不好搞衛生,我就教學生如何保持衛生,擦桌子、掃地、拖地……雖然是中年級的孩子,但他們都缺乏起碼的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具體地指導很難形成良好習慣,我聯繫家長,教師在學校指導,家長在家裡指導,邊指導邊訓練,最終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2、教師的言談舉止、豐富的肢體語言往往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國小生的模仿性很強,所以我堅持從語言到行動處處做學生的榜樣。如和學生一起打掃教室,撿起地上的垃圾,紙屑等。下課後把歪斜的桌椅擺放整齊,把教室的五節櫃、講桌等擦乾淨、擺放整齊,使學生由無意識地模仿逐漸走向自覺的行動。現在很多孩子在早上、中午到校後,都會自覺地打掃教室衛生。學生不會有意往地上扔垃圾,一些不小心帶出來的小紙屑,孩子們只要看見就會主動撿起扔到垃圾筒。

3、由於學生年齡較小,意志力不堅,不能長久堅持,難免為一時的貪玩而忘了自己許下的“承諾”,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在於有一個比較科學的管理制度,隨時督促學生,提醒學生。如培養一些課間安全小檢查員、文具擺放督促員、值日班長、學習組長等小幹部,讓他們對全班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文體、常規等情況進行督促,指出不良習慣,幫助改正。學習組長要隨時督促該組的同學按時完成作業,並檢查作業中是否有抄襲現象,是否工整,是否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