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第二學期教導處工作計畫

(4)課外輔導要緊緊圍繞提優轉差這一總目標,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分層次進行個別輔導,做到因材施教,輔導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學困生的輔導務必做到耐心和細緻,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本人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畢業班尤其在做好學困生輔導工作,力爭在畢業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5)加強隨堂聽課力度。對年輕老師跟蹤聽課,規定每周四為學校課堂開放日,每位老師隨時都可以去聽其他老師的課,行政本學期在本校聽課不得少於30節。其他教師每人要在本校聽課不得少於10節,教研組長和各級骨幹教師不少於15節,認真作好聽課和評課筆記,每月必查。行政聽課後要及時與上課教師交流,提出建議,並檢查備課情況和教學反思的撰寫情況,促使我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6)重視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常規訓練與檢查,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7)建立學科教學質量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8)嚴格作業管理。對於作業設計、批改,每位教師要認真對待,力求科學、客觀、有效,嚴禁以罰做作業來變相體罰學生,作業要在落實以“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和“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為要求的“四精四必”上下功夫,做到位。

(9)加強對各學科的教學管理,根據教育局出台的各項考核制度,再結合本校實際使評價制度更趨於健全和完善。本校實施月考核制度,每月常規必查與績效獎直接掛鈎。

(二)、開展校本培訓,以研促教

(1)各教研組開展“教研課”、“比賽課”、等磨課活動,提高教師上課水平,特別是語教組要加強對作文指導課的研究。

(2)教師要積極撰寫論文和教育隨筆,優秀文章將上傳到學校網站。

(3)人人參與教學研究,40歲以下的老師每人上一堂校級研討課(參加各級競賽可代替)。

(三)、改革教學評價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1)抓好各類檢測。要繼續抓好期末的語文、數學檢測工作,同時要認真做好平時成績的評定,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尋找對策。期中,語文、數學要進行單元和期中階段性檢測,並進行質量分析,為期末的全區統考打基礎。不進行統考的學科,要加強平時練習成績的記載,做到客觀、公正地、發展地評價每一個學生。(2)最佳化教學評價,改革評價方式。各學科將改變單一的紙筆測驗方式,分教研組制定切實可行的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要從多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

(3)開展學科競賽的活動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本學期各教研組在校內結合”陽光校園”的活動開展學科和各項興趣小組的競賽,要有計畫,有組織。同時積極參加區市各類競賽,力爭取得好成績。使學生在參與中提高綜合素質。

(4)繼續開展好興趣小組活動。以單周周三下午第三節課統一安排各類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