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學年國小學校工作計畫

★加強少兒越文化活動研究, 深化農村“少年宮”實踐與研究。

★以小幼銜接項目為抓手,完善學校一年級學習準備期的課程編寫與實施。

★開展古詩考級、讀書漂流、經典誦讀等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舉辦“鑒畔書香”讀書節。

★開展“地方戲曲進校園”活動,欣賞學唱經典曲目,培育戲曲苗子,列入音樂課教學計畫,明確各段應知應會要求,開發校本教材。同時中心國小繼續開展腰鼓、口風琴、笛子的普及教學。 舉辦全街道“藝術節”。

★加強學生身體素質鍛練、監測和跟蹤。安全認真上好體育課,安排好每周體育活動課、大課間活動內容。繼續做好防近工作,眼保健操落實到位,舉辦全街道“體育節”。充分發揮教練員隊伍的作用,爭取運動會進入全縣8強。在五、六年級開設女生生理指導課。

★引導少先隊員開展系列“我作主、我能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成長活動。重視少先隊活動和學校各類活動的有機整合。加強少先隊社團活動,和校外輔導組織密切聯繫,爭取專業指導,打造精品社團,打造學校特色項目,不斷提升“七彩湖小,和諧鑒畔”的辦學品牌。元旦進行鼓號隊檢閱。

(4)重視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多元評價,探索校本課程學生評價方法。將冒尖率、優秀率、合格率、平均分納入評價體系。選擇試點年級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讓家長、教師和同學開放性地參與《學生成長檔案》的建立工作。

2、科研工作——強基礎,重研究,明方向

(1)科研常規工作出質量,以湖小“七彩課程”的實踐探索為抓手,開展課題研究,通過設立子課題,引領教師積極參與研究,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課程實施能力,實現有效教學。

(2)引導教師關注辦學過程中的問題現象,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不斷開展實證研究,進而解決問題。開展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沙龍活動,定時研討教育教學工作。

(3)根據學校課程建設的目標和要求,著手開始研製湖小“對話、共享”的“課堂教學指南”;開始研製“學生行為規範細則”。

(4)深入堅持教學常規管理規範化精細化、備課組建設、教案學案研究、“30+10”等課堂教學模式、控制在校時間和作業量、作業精選全批等經驗和做法。

(5)實現優質輕負的關鍵是教法學法改革,各校要集中精力研究教法學法改革,圍繞教師備課、上課、改作、輔導等環節,重視啟發、激發學生學科興趣,培養學生預習、自學、作業和糾錯等能力,促進教師研究教法改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開發學生興趣、習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3、社區家長資源——善挖掘,講合作,齊共享

(1)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建立社區教育資源庫,建立學校專家顧問團,定期召開學校工作專家諮詢會,為學校的發展為課程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2)有效整合家長資源,建立有效學校與家庭溝通機制,拓展家庭與學校溝通的形式與內容,組建家委會,校董會,辦好“家長學校”,開展家長“開放日”和家長會活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更好地幫助兒童成長。大力推進家長參與學校改革。

——深入推進家長進課堂活動。每學期各學科教師讓家長聽課不少於二節,對教師課堂教育情況可直接評價;

——大力推進家長、學生評教師活動。以師德師風、責任與愛心、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方法效果為評價重點;

——深入推進家長評學校活動;

——積極試點推進建立家長義教隊伍參與學生教育實踐活動。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組織義教講師團為師生作各種專題講座,幫助輔導學生社團。

(3)拓展各種層次的交流途徑,加強學校走訪,擴大交流範圍,開闊視野,培養自信、包容有競爭力的湖小人。

(四)後勤保障——服務、勤儉、優質

(1)加強預算執行和管理,增加預算的透明度;科學決策,按照“几上幾下”編制原則,聽取多方意見;規範預算,杜絕預算外資金;突出年度工作重點,向教學、科研和學生工作一線傾斜;重點扶持骨幹及老師各類培訓。

(2)繼續完善學校的賬物等制度和手續,實行“請購制”。嚴格規範財物申領程式,實行物品請購制,按照“合理、節約、增效”原則,加強財物管理。

(3)及時為教育教育增添所需設備,為一線教師解決困難和提供幫助。每學期為教師購買相關教育教學書籍、報紙、雜誌、音像資料,為教師印發各種學習培訓資料。

(4)加強校園環境工作,保持乾淨、整潔的校園環境,人防到崗,物防、技防設施設備到位,建設安全校園。要針對各地出現的重大社會事件,要舉一反三,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