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工作計畫

欽州礦務局國小XX年秋季學期學校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科研為先導,認真落實新修訂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學常規管理規程》、和自治區教育廳 “教學常規管理年”活動實施意見,力促教師專業成長,深入課程改革實驗,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面落實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學校的和諧科學發展,從而為建國六十周年、建區十五周年獻禮,推動我校辦學品位更上新台階。

二、工作思路:

㈠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發展全局,在實現科學發展上下功夫。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在實現和諧發展上下功夫。關注教師、學生的成長,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㈡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現率先發展上下功夫。以實踐為基礎,以科研為先導,緊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習慣養成教育、新課程改革等中心工作,強化教學常規管理,尋求突破,實現率先發展,推動整體工作水平和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㈢堅持以提高教師師德和專業化水平為重點,在幹部隊伍建設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監督保證作用,為促進學校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組織保證。

㈣繼續落實“兩基”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一保普及,二抓鞏固,三促發展。入學率:達100%,輟學率:控制在0%以內。繼續抓好和完善學籍管理工作。

三、工作措施:

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創辦優質教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創辦優質教育的關鍵是幹部教師隊伍,全校上下必須堅定信心,堅定不移,堅持不懈。

1、加強政治業務理論學習,提高幹部業務理論素質。堅持以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為重點,提高黨員領導幹部的政治理論素質;堅持以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和主體教育理論為重點,提高幹部教師的業務理論素質;堅持學習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幹部教師的法制意識。

2、加強師德建設,樹立現代主體教育思想。要樹立以學生為本、教為學服務的現代主體教育思想,並落實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關愛學生的心理健康,特別要關愛學困生,做學生愛戴的好教師。要充分利用第25個教師節表彰優秀教師、先進教師,在校園內形成人人爭做人民滿意的好教師的良好人文環境。

3、抓好教師教學技能培訓。通過校本培訓、遠程培訓、專題培訓,多方面、多渠道培訓教師隊伍,建立教師全員化、專業化、多樣化的培訓體系;完善教師繼續教育管理制度。計畫開展教師課件製作培訓活動,讓每個教師都成為新時代的教學弄潮兒。

(二)、加強德育工作,拓寬德育工作渠道。

結合慶祝建國60周年主題活動,以愛國主義為主鏇律,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主題,廣泛開展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提高青少年文明素質。深入開展“關愛生命”教育活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師生防震避險教育和消防安全等應急疏散訓練.加強遵紀守法和行為規範養成的教育,注重鍛鍊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1、加強德育隊伍的基本建設,探索、落實“以班主任為核心的教師集體管理班級的模式”,推進全員德育。各學科教師也要強化學科滲透。學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的途徑,教師在授課時力求做到“五有”①有意。要有較強的德育意識,授課前,必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安排好德育教育點。②有序。要從學科及授課內容特點出發,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將德育內容具體化、層次化,做到德育漸進。要有機。要準確把握德育滲透的契機,將德育內容和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④有度。學科德育教育力求點到為止,不畫蛇添足。做到使學生既受到思想教育,又掌握學科知識。⑤有效。學科德育要針對實際,講求方法,注重實效,避免空洞說教。

2、以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全面實施以班主任為核心的教師集體對班集體的管理。做好如下工作:①制定班級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目標、標準、規格和要求。②要指導學生制定好學期目標。③每月要召開班主任教師集體會,分析研究班級學生的各方面情況,並制定新的班級管理措施。④每月要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習慣的好做法和經驗,並召開班級交流會。⑤班主任在課餘時間上崗,組織、引導、管理學生的課餘活動。⑥充分發揮家校聯繫的作用,積極做好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協調統一工作。豐富活動形式,注重創新,通過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①抓好每個月的主題教育。全學期共有五個月,針對每月的實際情況,確定五個月的主題分別為:九月:革命傳統教育月、紅十月、十一月:科技活動動月、十二月:文體活動月、一月:學習成果展示月。②利用各種重要節日、紀念日中蘊藏著寶貴的德育教育資源,開展活動。讓學生做到“六知、四會”。“六知”:知隊名、隊旗、紅領巾、隊禮、領導者、隊的作風;“四會”:會系紅領巾、會行隊禮、會唱隊歌、會呼號。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增強愛國、愛家鄉的熱情,激發為國而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