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學工作計畫

7、修訂完善《教職工崗位職責考核》方案,加大落實力度。按照省出台的《中國小教師評價指導意見》試行,發揚民主,修訂適合我校的教師評價考核方案,克服管理和評價上的隨意性、盲目性,努力向法治管理、科學評價邁進,真正發揮考核評價在管理中的導向作用、定位作用、激勵作用。

8、建立規範的辦事議事程式,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品位。堅持集體領導的分工負責制度、請示報告制度、政務公開制度和相互監督制度。強化財務管理,克服資金使用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確保資金在保運轉、保全全的前提下,能在圖書購置、打造校園文化等方面發揮更大效益。全面做好學校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加強收費管理,杜絕“三亂”現象,認真落實免除義務教育階段書費、雜費、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等政策。

二、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突出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環境教育、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以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主題,認真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深入進行革命歷史和革命傳統教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和改革開放教育,加強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進德育工作方式,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有機融入各學科教育教學中。精心打造校園文化,加強“一訓三風”建設,美化、綠化、亮化、淨化校園,使校園綠樹成陰、鮮花盛開,洋溢育人氛圍,成為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和諧校園。重視活動的載體功能,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激發青少年學生上進、求真、求知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逐步養成健全的人格,豐富生存的能力,做到學校有特色、班級有特點、個人有特長。加強德育與學生生活的聯繫,發揮親職教育和社會實踐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不斷創新校外教育工作機制。認真做好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的評選工作。加強學校團隊組織建設,學校共青團和少年隊組織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有益活動,弘揚先進文化,培育主流精神,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準。

上半年,積極參加區教育局舉辦的“中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讀書徵文”活動和演講比賽,積極參與“全區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暨理論研討會”,評選表彰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結合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繼續在全校師生中深入開展“樹師表形象,做文明學生”活動,建立平等的民主型的師生關係。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探索和實踐素質教育的新途徑、新模式。

要認真組織 “師德十佳” 評選活動, “校園十佳學生” 評選等活動,召開家長會,密切家校之間的聯繫,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的育人體系,從而形成素質教育合力,要注重以人為本,改進方式方法,增強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共建“陽光校園”、“和諧校園”。

要狠抓班主任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創新工作思路,深入實施“縱橫編制,自主管理”的班級管理模式。每學期政教處要安排兩次專題培訓,每學期召開一次德育工作研討會,開闢班主任論壇,切實把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落到實處。在具體工作方面,繼續開展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活動,著力突出衛生習慣教育,定期舉辦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講座,利用節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等,使德育教育的網路遍布學校各角落,延伸到校園外,最佳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模式。

要加強網路環境下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響和侵蝕。

2、進一步深化規範辦學行為工作。加大督查力度,認真貫徹執行《山東省普通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進一步嚴格落實課程、課時、作業量、作息時間、考試評價、崗位考核等管理規定。

3、深入落實新課改。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省定課程計畫,開全課程、開足課時。高度重視音體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開設,不隨意增刪課程和課時。加強學校內涵發展的研究,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和評估方法,努力促進我校內涵發展取得全面的突破。樹立“名牌意識”和“精品意識”,不斷提升辦學質量、辦學效益和辦學層次,在突出特色辦學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4、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