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學年度學校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新學年將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一年,又是新中國六十華誕的喜慶之年。新形勢賦予新使命、新任務、新作為,我們將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諧發展,堅持“一二三四五”的學校發展戰略,樹立“建一流隊伍,爭一流管理,創一流佳績,樹一流形象”的品牌意識,進一步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和文化環境品位,積極推進學校現代化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以校址遷移為契機,全面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在全市率先實現省級標準化達標學校建設目標。

二、工作目標:

團結全校師生,扎紮實實重實踐,一心一意謀發展,求質量,出精品,創特色,力爭學校辦學效益再上新台階。繼續堅持學校的“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一個目標:讓每個四十五分鐘都成為優質課、讓每個課堂都充滿活力和智慧;二大工程:教師遞進發展工程、校園人文工程;三個發展: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的整體發展;四為理念:為每位學生的終身學生夯實基礎、為每位學生的創新實踐搭建平台、為每位學生的成人成才鋪路架橋、為每位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五種精神: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創一流精神、和諧的團隊精神、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具體分解為以下目標:

1、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最佳化教師隊伍。

2、堅持德育為首,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3、堅持全面發展,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4、堅持預防為主,創建和諧平安校園。

5、堅持依法治校,穩步提升學校品位。

6、堅持與時俱進,完成標準化校建設。

三、具體工作任務:

(一)、以搬遷新校址和慶典儀式為契機,凝心聚力謀發展,實現學校新突破和大跨越

***中學在本學期進入了新校址,這是學校全體教師辛勤耕耘的結晶,也是上級領導關心和支持的結果。面對一流的設備,優美的環境,優越的辦學條件,可以說即是機遇,更是挑戰,對我們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前瞻性、跨越性的思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三個面向”的辦學要求,用發展的眼光,明天的要求,大膽改革,勇於探索,積極建立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

各部門要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結合學校的新環境、新發展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調動人力資源,實現物質資源的最佳配置與利用。不斷修改完善學校規章制度,以適應學校發展、管理需要。各級幹部和管理人要增強責任意識,以身作則,管理力求做到“四講二重”:講人文、講原則、講到位、講執行,重超前責任、重超前意識。要堅持依法治校、科學管理、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進一步加強制度的執行和建設,做到精細化管理,真正體現出活力高效的學校管理文化,在一流的環境中追求一流的管理、追求學校更新的進步和發展。

學校的新樓落成典禮儀式要精心準備、周密安排,要隆重熱烈、又要體現學校的發展和特色,更要把它當作一次全體師生了解學校、熱愛學校的良好教育時機,要結合教師節、國慶節對學生進行“尊師愛校、立志報國”的教育。要通過活動促進學校的整體規劃上水平、管理上檔次,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和社會聲譽。

(二)、深化幹部、教師隊伍管理,讓每一位***中人都精彩

1、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學校班子成員要有學習意識,不斷提高和充實自己,要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主動挑重擔,敢於幹大事,為人所不能為;要恪盡職守,盡心盡力,為了事業肯於吃苦,甘於奉獻;要有奮發向上和克難制勝的攻堅精神,還要有敢於開拓創新的精神,勇於大膽創新,努力做到思想新、舉措新,進而展示新風貌,出現新起色,達到新水平。要注重維護團結,還要加強黨性修養,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為班子營造心情舒暢、和諧共處的良好環境。班子成員之間成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膽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關心的摯友,帶領全校師生共同進步。

2、加強幹部隊伍建設。領導幹部要努力踐行“以校為本的發展理念、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以服務為本的領導理念”,做到“風清氣正,團結協作,務實進取,率先垂範”,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工開創***中工作更新局面。增強管理幹部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並進行量化考核。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自覺接受廣大師生的監督,不斷增強行政工作的凝聚力,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和團隊精神,努力做到個體合格、群體合拍、整體最佳化。要求中層領導結合各自負責的工作,工作中要認真履行職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廣大教師時時刻刻都要有學校大局觀念,要繼續弘揚團隊合作精神,認真貫徹執行學校及部門的各項工作部署和安排,做到“用心工作”;要注重學習與進修,轉變新觀念,把握新課標、吃透新教材、活用新教法,對本學科教學做到精益求精,做到“用心學習”;要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哪怕學生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都要付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要對學生多付出愛心和耐心,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做到“用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