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2010—2011第二學期教導處工作計畫

(四)關注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每個教師工作成效的主要體現,教育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校在社會的聲譽和形象。因此,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作為我們教導處中心工作來抓。

1.課堂上教師能抓住重點、難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還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提倡“堂堂清、天天清、單元清” ,夯實基礎。本學期校內研究課都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這一理念為主題,以“多人一課”為主要方式,做深,做透,教研結合。加大隨堂聽課力度,校領導除了積極組織參加教科研活動,聽取教師的各類公開課外,聽課後要及時與上課者交流、反饋信息,認真評課、指導。

2.重視特殊學生的輔導,加大輔導過程的管理力度。努力創造條件讓優秀生髮展得更快,提高學科質量。重視對後進生的幫扶工作,重視對隨班就讀學生的個別化教育工作,健全檔案,制訂輔優補差計畫,提出轉變措施,定期進行動態分析,切實做好轉化工作。特別要重視對思想上後進生的法制與規範教育。

3.建立質量監控制度,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導處將根據調查考試情況,每月都將對部分年級、部分學科、部分班級進行跟蹤監控。同時,加強資料的蒐集整理工作,逐步形成校本資源庫。

4.組織各類監測。一要認真組織好上級部署的各項學科監測,加強指導,精心組織,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二要積極做好校內各類監測活動的策劃、組織和評定工作,以此讓學生展示才華,豐富校園生活。通過監測活動促進教學質量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

(五)強化管理,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良好的管理體制和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我們順利實施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抓好隊伍建設是我們今後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

1.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通過一系列的學習、研究、競賽活動,不斷錘鍊教學技能,促使他們更快地脫穎而出。

2.突出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梯隊,積極推薦相關教師參加上級骨幹教師考評。“架梯子,壓擔子,搭台子”,在外出學習、取經的機會上向優秀教師傾斜。使更多人儘快成長為校、市的課改帶頭人。

3.積極開展行動研究,專題研究,力爭人人定課題,時時、處處皆研究,使教學、教育更趨理性、更趨科學,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六)強化特色建設,凸現特色項目

1.特色學科活動彰顯基礎文化。建構學校閱讀文化,使閱讀與語文學科緊密聯繫,閱讀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文化底蘊的增加創設了路徑。充分認識閱讀對學科教學的拓展與延伸作用,充分發揮閱讀對人的思想、情感的薰陶作用。學校將精心組織“閱讀展示活動”,各年級根據閱讀要求、圍繞閱讀重點開展讀書活動;學校將評比“閱讀之星”,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加強經典閱讀積累,每日一詩的積累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各班在原有基礎上總結經驗,形成特色,本學期,我們將舉辦專項比賽。

2.打造英語項目,充分激發英語教師的潛能,用優質師資打造一流質量。在上學期英語基礎上,本學期進行單項訓練與競賽,使問題點、薄弱點得以化解。本學期的英語背誦課文比賽正是源於對學生學習現狀分析和對專家請教後制定的策略之一。

四、具體工作安排:

二月份:

1.研究擬定新學期工作計畫,局部調整課務與分工,正常教學秩序。

2.各備課組進行學期備課,制定各學科教學及進度計畫。

3.進行開學初教學“六認真”檢查,重點進行聽課調研。

4.做好轉學生、借讀生的考核與安排工作,完備相關手續與檔案。

5.組織教師參加新教材師資培訓。

三月份:

1.落實隨班就讀學生(殘疾兒童)的個別化教育工作,完成年報工作。

2.“每人一課”開始活動,加強評價與反思環節的組織。 

3.畢業年級任課教師會議,研討質量提升事宜。

4.開展國小生電腦製作活動。

5.組織學生參加市國小生“迎奧運,促和諧”讀書繪畫比賽。

6.辦理學生流動學籍。

四月份:

1.組織教師業務學習,構建學習型校園。

2.四年級教學研討活動,溝通校內外課改信息。

3.組織三至六年級的英語背誦課文的競賽。

4.對六年級教學質量監測 。

五月份:

1.召開全校班主任會,交流“實施和諧教育、創建和諧校園”的經驗。

2.組織班級文化建設與評比,各班編輯並上交板報成果冊。

3.組織教師參加崗位技能比賽及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

4. 英語教研活動。

5.組織各年級的古詩文背誦比賽。

6.進行畢業班教學質量模擬測試。

六、七月份:

1.進行教學“六認真”校級檢查。

2.組織並指導畢業班學生參加全市質量統測。

3.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