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科室工作總結

本學期教導處、教科室,在縣教研室、校長室的正確領導下,以縣教育局開展的“一優二促”工程為主線,結合本鎮實際情況,立足校本教研,加強校本培訓,注重行動研究,以務實、創新的工作作風,進一步提高了全體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科研能力,進一步改革和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最佳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學期來做了一些工作,現就以下七個方面加以總結。

一、跟上課改搞教研。

針對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本學期一方面組織教師繼續學習課程改革的檔案精神,組織全鎮教師觀看吳永軍教授的新課程報告《課堂教學評價》,從觀念上認識問題的本質,廣大教師對國小課堂教學評價中科學性、藝術性、人文性的統一感悟較深;另一方面進一步明確新課改的理念和意義,正確認識課程改革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切實從思想上意識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認真安排、組織了相關實驗年級教師參加市、縣舉辦的各類新課程學科培訓等活動,1—4年級在前3年的經驗基礎上,認真開展教學研究,5—6年級主動與課改接軌,紮實推進課改。繼續進行邊實踐邊總結邊推廣的工作方法,充分發揮中心校、孔小示範、輻射作用,促進全鎮學校共同發展。

1、請進來——名師引路

一直以來,我們在課改的浪潮中奮力拚搏著,隨著課改的深入,教師們總覺得需要一些優秀的名師來指導我們的課改工作,針對這一教師們的強烈要求,邀請名師南京潘寧老師、寶應實小諸向陽老師、秦淮一中心國小張晶老師、林朝榆老師來校上課、作報告,教師就困惑的問題與專家進行對話,以此喚醒教師的職業內在尊嚴和精神愉悅,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研究意識、理論素養。

2、走出去——虛心求教

在專家引路的同時,學校更注重教師的學習,在師資培訓中,學校肯花資金,下工夫,多次安排教師外出學習,本學期外出學習的人次達到了150多人次,到南京、溧水等地參加各類培訓,名師觀摩,去南京進行骨幹培訓,聽課學習,去兄弟學校取經,不斷地學習為教師進行課改指明了方向,轉變了教學理念。

3、相約周二、周四——校內教研

推進課改的另一個重要方法是強調教師的教學實踐,本學期中心校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教師間的合作,實行“相約周二、周四”聽課活動,收到較好效果,使得“人人有壓力,人人有機會”參與上、聽、評課活動,活動定時間、抽籤確定下一次上課人員,這些教研活動濃烈了學習氛圍,教師們從中學到了教學方法,鍛鍊了自己。

二、不斷學習增內涵。

光在實踐中硬拼,只是蠻幹,收效甚微。理論學習能使研究問題更清晰,給實踐探索指明方向,幫助教師建構個人理論,發現自己經驗的亮點。只有尋找理論的支撐點,才能使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因此,我們結合“一優而促”工程的實施,儘可能地為大家摘選有關的理論文章,編印了《和鳳國小實施“一優而促”工程理論學習材料彙編》第一輯,印發給廣大教師學習,以權威的觀點來驗證我們的教學實踐。政治學習前,針對當前教育改革熱點、教科研信息等話題推薦學習材料,供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