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2024年度工作總結

七、堅持特色促教育,普法學法見成效

根據我校生源83%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生家長屬於中低階層的現狀,又根據我校教師年輕、積極上進,學習法律主動性強的實際情況,我校把法律教育作為學校特色建設的主文化方向,進行了探索性的實踐:

1、進入校園,法律信息映滿眼

根據《中國小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的基本原則要求:“中國小法律教育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要體現法制教育的特點,適應中國小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積極倡導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的方式,採用通俗鮮活的語言、生動的典型事例,體現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在有限的空間裡,營造出適應孩子們理解和特點的法律信息處處可見的校園環境,以漫畫、兒歌、連環畫的形式不斷向孩子們輸送法律知識的信息,用無意識接受的兒童心理特點技術,逐漸滲入法律常用條例。

2、進入課堂,法律信息周周見

我們本著"普及為基礎,養成是關鍵,漸進促發展,活動貫全程"的宗旨,實行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兩個渠道並重。我們組成了法律教學專業組織,申報了省級立項課題,編寫了校本課程教師用書《國小生法律教育讀本》,將法律教學納入教學課程,每周將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拿出一課時,保證每個班級一課時的法律課程學習。採取聘請法律專家和培訓教師的方法,造就一支高質量的特色教育師資隊伍,雙關旗下保證法律課程的有效實施。做到長計畫,有安排,講實效,可操作,努力形成法律特色的教育模式,逐步建立全校師生共識的、依法規範個人行為的文化意識,達到特色學校主功能的效果。

3、進入法庭,年年噹噹小法官

培育學生法律素養根本在於普及,我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特色建設評價制度,獎勵制度,以保證學校特色教育的深入、有效、持久的展開。鼓勵全校師生積極參與法律知識的學習和實踐,做到班班有學法小分隊,高年級的學生能運用適應國小生的基本法律進行法律實踐活動。我們每年進行一次學校級別的法律巡迴賽和法律單項技能賽,評選“年度知法英雄”張榜表彰,在競賽的基礎上,我們帶領學生和教師親臨一次法庭現場,感受法律的神聖和正義,我們邀請法律專家進行專業指導,全部由學生參加,排演一次學校的模擬法庭。

4、進入家庭,小手大手搞共建

我們把學生在校學習法律、在家宣傳法律,學生家長在社區家長學校學習法律、在家與孩子一起探討法律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法律知識一進學生課程課表,二進家長學校,家長學習由學校自編的學習資料《學好法律、做好家長》,做到教師、教案、課時三到位。我們還進行了讓學生和家長一起收集對方在沒有學習法律之前的有關不合法行為和問題,與其學習法律知識後行為的變化進行對比,通過觀察對方的變化,對自己或家庭有什麼影響,學生和家長的感受是否一樣的活動。XX-XX年,我們先後對家長進行了6次問卷調查,共髮捲3993份,收卷數為3681份,同時,對學生也進行了法律知識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實際收效對比說明:87%的家長法律意識增強,81%的學生開始自覺維權,敢於和家長講法律、講道理,糾正不良家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