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總結匯報材料

悟園:假山上書寫――

“惠已恩情,心存感念;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在這裡滲透著中國最原始的最具底蘊的傳統美德:投桃報李,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助人才是快樂之本,助人不是雙贏,而是快樂之源。

“花香時時修人性;綠籬道道築愛心”

既道出環境育人之本質,又將教師的愛、學生的愛、對校園這一家園的愛升華融合到了極致。

省園:假山上書寫――

“芳香拂面吹人省;繁花奪目陶心明”

這的確是人修身養性之場所,置身滿園美景之中,讓人三省吾身,辨是非,明事理。

“珍禽欲開群英會;唯恐驚擾讀書人”

這是對學生無聲的要求,學生創設維護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做好讀書人。

4、垃圾箱也是校園文化

如果是大氣,垃圾箱談不到大氣,但這卻是整體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與校園文化建設渾然一體。自古以來,這個東西似乎上不了大雅之堂,與陽春白雪就是脫鉤。但走向薛中的校園,這裡也是一道風景線。

兩排“綠色天使”整齊地站在甬路旁,在秋日裡還是散發著春天的氣息。不僅與本身的色彩相關,更是因為這裡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陣地。

我們不妨看看“綠色天使”身上那些莊重的紅色的字型,僅舉兩例:

“因為有了你,校園更美麗”

這不僅是對垃圾箱品質的讚嘆,讓人們多了一份胸懷,更是對學生的鞭策,校園是大家的,校園的美麗離不開每個同學的關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一條每個學生都能深刻地理解其內涵,也是薛中人做事的一個理想準則。談到做人每個老師學生都能夠脫口而出這句話,這是老師自身建設、教育學生、學生自身建設的一個核心理念與行為準則。

五、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強化管理

環境雖能育人,但不會一朝一夕就見成效的,這是一個長效功能。所以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強化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通過班會進行大討論,通過校會的宣講,通過日常的溝通交流,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大包乾的管理,取得了顯明的效果。

學校的領導老師都參與到建設中來,親自動手除草、澆花、剪枝等。

給老師和學生就是家的感覺,家是大家的,大家共同來維護。

六、校園文化建設的效果

1、環境美了:休息時間,老百姓光顧得多了,成了本鄉的一處風景;休息日,新婚夫婦到這裡散步照像的多了;往屆學生回來攝影留念的多了,說學校這幾年的變化太大了。

2、學生懂事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一棵樹枝被折斷;沒有一株花遭到破壞,園裡沒有一片廢紙……我們體會到了環境育人這一真諦,更加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當然這些都是顯性的,更重要的是對良好校風、班風、學風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正如這句話所說:“花香時時修人性,綠籬道道築愛心”,所以說校園文化建設最終目的是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建設和諧校園,讓每個學生成人、成才。我們相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