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家長學校教育工作總結

隨著課程教材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與發展,學校的教育管理方式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我國的國民素質不斷提高,普通民眾對教育問題的關注更加凸顯,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問題的研究也成為熱點。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學校難以單獨承擔育人的責任,親職教育是整個社會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參與學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標誌。在此背景下我校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配合的重要性,逐漸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管理的整體框架中,逐級建立家長委員會,形成學校和家長的協作機制,強化家長參與學校的力度。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校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我校十分注意利用學校教育環境優勢,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1、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指導學生言行,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將教育範圍逐步由校內向家庭延伸,引導學生對己講儀表、對人講禮貌、社會講公德、在家講孝順,從小做個好公民。

2、加強日常行為習慣的檢查監督,抓好常規管理工作。形成由政教處、年級、班級組成的網路式的值日檢查隊伍,嚴格檢查,及時總結、反饋。通過“流動紅旗評比”活動的開展,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營造了“學禮儀、講文明、懂禮貌” 和諧校園氛圍。

3、通過校園廣播站、宣傳窗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法制、交通、消防、衛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識、健康知識,學會自護本領,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組織利用心理諮詢室,多渠道、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時地了解掌握學生心理,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工作。

5、重視校會、班會課的開展,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6、全面開展各種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團結合作、互相欣賞、互相包容。同時,結合各種節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思想教育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例如清明節,我校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在烈士碑前莊嚴宣誓,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二、家校結合,促進學生品質發展。

親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等方面都離不開家庭對他的教育,所以家校結合就顯得更為重要。

1、成立家長委員會。為了得到廣大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學校逐級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監督、建議的作用。組織家長和學校共同研究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並向家長宣傳學校教育的要求、內容和具體措施;建議家長協助學校開展好校外德育活動;收集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XX年,家長委員會在全校家長中徵集意見和建議,整理了十一條,我們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把這十一條認真落實了,家長十分滿意。學校就是在這個真誠服務的過程中逐漸贏得了家長的信賴,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越來越高。現在,這個家長委員會不但起著監督與建議、溝通與協調的作用,他們還利用一些社區資源組織學生開展教育活動。

2、組織開展“家長學校”。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教師,家長是否掌握科學教育方法,對營造培養孩子良好心態、健全人格和道德修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的素質千差萬別,“家長學校”正是學校為家長提升教育觀念,加強教育效果而特地開設的教育平台。XX年我校對初一學生家長進行了培訓,培訓內容如下:

時間  培訓內容

1、介紹中學特點、學校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

初一入學前後 2、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完成由國小到國中的過度,並指導孩子尋找中學的學習方法。

3、如何與孩子溝通,怎樣愛孩子才是真愛。

1、早期青春期教育如何開展。

第一學期期中後  2、家庭變故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3、如何防止學生出現分化,出現分化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