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中學2010年高三工作總結

在縣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學校年工委的直接指導下,我校全體高三師生牢固樹立目標意識和質量意識,突出重點,講求效益,協同作戰,不懈追求,在XX年聯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應屆生本科達線100人,其中文化本科69人,體藝本科31人,取得了文化、體藝的雙豐收。

回顧一年的高三工作,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了“人、課、題”是高三質量的根本。不求招招新,但求招招實,圍繞“人、課、題”,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充分挖掘人的潛力,形成教與學的合力。

1、弘揚敬業精神,激發高三教師的幹勁。本屆高三教師的年齡結構偏於年輕,三分之一的老師首次任教高三。靠什麼來引領這支隊伍在激烈的聯考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針對隊伍年輕化的特點,我們認為,年輕固然有其經驗不足的劣勢,但年輕更有許多積極的因素,年輕人能否乾出成績,關鍵在於敬業的精神。於是,我們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了教師敬業精神的培養上。一方面,我們通過政治學習、報告講座等形式紮實開展行風建設、師德教育,在事業心上、價值觀上對高三教師進行正面引導;另一方面,我們利用校報、櫥窗等陣地,用身邊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來激勵大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高三隊伍中,湧現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楊發余老師關節炎發作,疼得一夜沒有合眼,第二天早晨照常上課;鈕勤章老師的小孩在揚州住院治病,他沒有耽誤一節課;任燕、高秀風兩位女教師克服夫妻分居、小孩年幼、公婆年老的困難,教學工作一絲不苟;顧長清老師中途接手高三(6)班的數學,向校長室立下誓言:“為了儘快提高文科重點班的數學成績,準備歇掉20斤!” 人的潛力是無窮盡的,正是他們的這種敬業精神,帶動了全體高三教師,使整個年級形成了良好的勢頭。

2、強化目標管理,形成奮發向上的動力。學校和高三年級將目標滲透到平時的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在分解目標的同時,幫助高三教師分析目標達成的可能性,尋找目標達成的最佳途徑,並且通過一系列的考核機制加以強化,極大地增強了全體高三師生責任感和內驅力。每次大型考試下來,高三年級都將各班達標率和每個教師的學科成績與聯考目標對照,並在年級會議上通報。蹲點幹部更是圍繞目標做了大量工作。張德明校長分管本屆高三年級,他以身作則,認真做好蹲點工作,耐心細緻地指導青年教師,成績突出,所蹲點的歷史、地理備課組全縣第一,所蹲點的高三(6)班超額完成了本科指標,所指導的相金中老師、鈕勤章老師學科成績名列前茅。由於目標明確,措施到位,XX年聯考中,絕大多數班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特別是高三(8)班,在班主任雍劍老師和其他科任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本科達標率200%,位居全縣各班之首。

3、加強溝通交流,建構和諧協作的關係。教育的實質是心與心的碰撞,學校和高三年級部十分重視凝聚人心的工作,始終保持與高三師生的密切接觸,發現苗頭性問題,便幫助其認真剖析原因,耐心細緻地做好說服教育工作,既最大程度地鈍化了矛盾,又增進了乾群之間、師生之間的彼此理解與信任。校長室的幾位同志將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了高三。他們到高三教室去,到教師的辦公室去,他們與高三學生談心,與高三教師交流。所有這一切,已經成為各位校長的一日常規!在工作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與老師們以心交心,以誠待誠十分重要,在此基礎上,善意的批評老師們是樂意接受的。整個一年,儘管競爭的壓力很大,儘管管理的力度很強,但整個高三年級始終是一個和諧的群體。人心齊,泰山移,和諧所生髮出的生產力是難以估量的。

4、樹立聯考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狀態。首先,在學校範圍內營造大環境,定期更換橫幅、標語、戧牌;其次,高三年級認真搞好聯考專題宣傳,定期介紹聯考信息、名校動態、名校友的發展情況;班級內部通過每周主題班會、黑板報、聯考專欄、聯考倒計時等形式,強化高三競爭意識。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狀態,我們十分重視學生理想前途、成人成材、誠信為人、心理健康等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勤奮攻讀、拼搏進取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聯考爭勝的信心。在蹲點幹部的直接指導下,高三各班結合班級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三(3)班當初在高二時是一個典型的髒亂差班級,整個班級紀律渙散,學生無心學習。倪瑞峰老師接受該班後,從樹立信心入手,通過常規抓狀態,班級面貌為之一新,本科達標率同類班級第一。

此外,在中轉優工作、學習常規管理和年級考勤等方面,我們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努力提高課的質量,追求複習的最大效益。

1、嚴格執行課程計畫,確保教學進度的嚴肅性。高三年級在明確學期教學計畫的基礎上,從高三起始階段即實行備課組雙周教學訓練計畫,將長計畫和短安排有機結合,既體現了學期教學的連貫性,又體現了階段教學的靈活性。

2、準確定位複習難度,提高課堂複習的針對性。我們把臨界生這個群體作為聯考複習的主要對象,根據臨界生的知識結構、能力層次來設計課堂教學,不片面地追求“高、難、尖”,而是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能力要求,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