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2009年第一學期教科研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鎮國小按照上級教育科研部門的要求及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提升辦學內涵為發展目標,以“科研興校”為宗旨;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提高全校老師的教研水平為重點,以校本培訓、教研活動為切入點,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狠抓了落實工作,為課程改革和實驗提供了有效的指導和服務,全面提高我校的教科研質量。現將幾項主要工作做簡要總結。

一、抓好校本研究工作,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本學期,教科室組織全鎮教師廣泛深入地開展校本研究,不斷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一)校本教研:

具體做法: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讀書自悟、集中學習與教學沙龍相結合、請進來走出去、隨堂聽課、專題研討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教學反思、經驗交流、教師優質課評比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台、創造條件,各種活動都收到很好的教研效果。中心校每月定期舉行教學研討開課日活動,供全鎮教師學習研討,並於11月份請青口中心國小的六位優秀教師為全鎮教師開課。

(二)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利用雙周日下午的時間,把課標解讀、教材疏通和專業技能培訓作為重點,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培訓活動,進一步完善了以會代訓、以課代訓、以研代訓、以評代訓、以考代訓的“五訓”機制,積極探索培訓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過培訓,基本使45歲以下的教師初步達到“五能”要求(即能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能上出有益的課、能寫出高質量的論文、案例、教學設計、能進行課件製作、能搞好課題研究)。使老年教師初步達到“四能”要求(即能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能上出有益的課、能寫出高質量的論文、案例、教學設計、能搞好課題研究)。

二、堅持課改科研結合,探索教學改革新路

學期初,學校對教育科研工作做了具體布置,要求各課題組要堅持課題研究與課程改革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教育科研的理論方法,解決教學實際中的問題,努力提高科研與教學的互推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學校通過開展課題研討、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活動,引導教師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改進教法,使課堂結構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徵,從教學問題入手,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結束。各課題組都能圍繞課題研究的目標,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研討活動,圍繞問題各抒己見,積極探求問題的答案。認真地探討和研究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學校教科室注重對課題研究的指導、檢查,切實抓好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及時了解各課題組的研究進展情況,督促他們按時完成每一階段的研究任務。對已經完成研究任務的課題組,督促他們整理相關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指導課題主持人撰寫課題研究報告,認真做好結題工作。

抓好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是深化課題研究的關鍵,我校學期初有10個縣級課尚未結題,XX年是“十五”課題研究的最後一年,這10個課題能否在“十五”期間順利結題,管理過程則顯得非常重要。於是在本學期初,學校進一步要求:課題研究管理要貫穿於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做好課題結題最後階段的工作。為及時總結交流課題研究經驗,於9月10日,召開了“十五”課題研究匯報總結會和尚未結題10位課題主持人的專題會議,會上,每位課題主持人分別匯報了本課題組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什麼成果,還存在什麼問題,並提出下一步的打算。最後,教科室對本學期課題研究情況作了總結,肯定了成績,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對下一步如何做好課題結題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三、積極推進“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新課改的實施,激活了沉悶的課堂,一改傳統課堂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新局面,達到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的目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是達到這種理想境界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新的課改形勢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反觀我鎮國小的現狀: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是以傳統式的接受教學為主,靠學生的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提高成績,至於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就更談不了。針對這種現狀及有效的推進新的課程改革的步伐,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本學期,我鎮國小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廣大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確立以人為本,立足每個學生髮展的教育觀,確立學生是學習主人的學生觀,確立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教學觀,確立加強實踐性和創造性的學習論。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我們的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