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第一國小年度學校工作總結

10)加強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本學期,繼續加強教師的值日制度,避免因管理不力而引發的安全事故。繼續利用校會與班隊活動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強化“安全重於泰山”的意識。三月份邀請了縣交警大隊綜合執法大隊黃光輝隊長到學校進行了交通安全知識教育講座,增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

3、搭建活動育人載體,拓展德育活動空間

1)“家校牽手育蓓蕾”,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動。

本學期召開了一次家長會,使家長了解學校,了解孩子,了解教育,學習科學的家教方法,更新家長育子觀念,為孩子成長營造健康和諧的環境。充分發揮校迅通家校互動平台作用,進一步與家長進行溝通,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疏導,形成家校聯合教育網路。

2)開展“我在祖國懷抱中成長”主題教育系列活動。

(1)開展“快樂伴我成長”書信活動。以祖國發展、學生成長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書信活動,以書信的形式向同齡人或父母、師長傾訴心聲,回顧成長曆程,引導學生感悟祖國發展對自己成長的影響,感受時代變遷所帶來的變化與歡樂,感激成長過程中陪伴和幫助自己的人,他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牢固樹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本次書信活動,我校共寄出書信2756封,愛心卡2699個。

(2)“共享閱讀快樂,爭當閱讀之星”讀書活動。

以快樂閱讀為主題,結合“書香校園”創建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勤奮讀書、快樂讀書,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營造知書達禮、好學求進的校園氛圍。

本次活動,我校共訂購分級閱讀圖書689套。同時在全校開展“閱讀之星”評選活動,讓濃濃書香陪伴兒童的成長。

(3)“書香”作文比賽。

以生日為主題,結合“書香校園”創建活動,組織學生開展作文比賽,描繪祖國的輝煌成就和美好明天,記錄家鄉、學校以及身邊的點滴,書寫個人的人生感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本次活動,我校向省推薦優秀學生作品70多篇。

3)開展“廉潔修身”藝術朗誦比賽。根據上級通知精神,我校在高年級開展“廉潔修身”藝術朗誦比賽,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學校組隊參加縣“廉潔修身”藝術朗誦比賽獲得國小組第一名的好成績。

4)“我文明、我進步、我成長、我快樂。”學規範、爭先進養成教育系列活動。這一活動將貫穿於整個學期始終。具體做到禮貌待人,文明遊戲,習慣養成。

5)“放飛童心,慶六一”校園文化成果展示。

結合六一兒童節,我們將舉行師生書畫展、文藝表演,評比表彰等綜合性全校性的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才藝的平台,同時,在六一前夕,我們還表彰了一部分優秀學生和優秀班主任。

6)結合一些特定的節日組織相應的活動,如3月5日學雷鋒日組織紅領巾志願者打掃街道行動;清明節開展祭掃烈士陵園活動,以豐富學生精神生活。

4、重視德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本學期,我們還不斷加強德育科研,提倡班主任老師以案例、隨筆、部落格等形式積累教育過程的點點滴滴,記錄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鼓勵老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競賽研討交流等活動,反思工作,總結經驗,不斷探索,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要求每個班主任老師本學期至少上交一篇班主任工作論文、德育案例或教育隨筆,以相互學習,創建特色班級。我校德育課題《以孝行教育為載體,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省申報立項並獲得通過。

(二)紮實抓好教學工作,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1、加強了教學常規管理

1)嚴格執行課程計畫,開齊、開足規定的課程,嚴格按照課表上課,嚴格控制學生的在校時間和學生作業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用好教輔用書,沒有私自征訂課外資料。

2)加強了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檢測的管理。

本學期共進行了三次教案、作業檢查,從檢查結果可看出,老師們的備課絕大部分能按要求進行,做到提前一周備課,精心備好每一課,並做到課時與單元備課相溝通。老師們還能堅持寫教學反思,反思教後的成功和失誤,以便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改進教法。

課堂上,教師們能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學能力等。

作業批改方面,老師們能做到批改及時、準確,作業管理規範。絕大部分教師布置的作業適中,許多語文教師能布置鞏固性和發展性作業;數學教師作業布置能突出層次性,有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探索性練習。對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和不妥之處,能從正面引導,並能使用激勵性的評語

做好培養優生、轉化學困生工作。各教師能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堅持個別輔導與集體輔導。對於班上的優秀學生,老師們從習慣、知識、能力等方面培養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對學困生,要求老師們要樹立“人人能成材”的觀點,傾注愛心,培養其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選擇和構建適合他本人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加強家長與學校的雙向反饋交流,實現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互動,努力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