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成果報告

《中學生如何說好口語》研究報告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對於一個英語學習者來說,“說”與其它能力的提高和發展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它既是學習語音、語法、辭彙、句型、課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此,筆者就這一問題作一探討。

一、引言

《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其中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在大綱中多處強調教師要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強調英語課是實踐課。從大綱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有必要對學生“說”的能力加以培養。

二、中學生“說”的方面存在的障礙

首先,表現在“不敢說”,即不敢“開口”。何為“開口”?開口是中學生學習英語要過的第一關,也是最關鍵的一關。開口包括發音、拼讀、朗讀、基本句型操練和簡單的問答。“開口難即學生想說但說不出來或說不明白,不知該從何說起,也就是其不能將思維直接轉化為言語,不能做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的”怕羞“心理,怕”出洋相“,所以不敢說,不常說,就越怕說,從而造成惡性循環;二是缺少說的訓練,回答問題很少用英語來表達。

其次,表現在“不願說”。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表現為年級越高越不愛說英語。究其原因,除了說的基礎沒有打好之外,隨著教材難度的加深,句子結構漸漸複雜起來,語法知識也沒有以前那么簡單,再加上受舊教材的影響和聯考的壓力,考什麼教師就教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解題方面,很少甚至沒有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這種應試教學使學生主觀上對“說”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覺得“不說”對其學好英語並無多大影響,於是自然就“不願說”了。

第三,表現在“不會說”。即不知道如何“說”好英語,不能掌握“說”的規律和技巧。究其原因,除沒有現成的“說”英語的氛圍之外,由於我國大多數中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前所掌握的惟一語言是母語,即漢語,他們用漢語思維,用漢語交際,漢語習慣根深蒂固,當要求他們說英語時,他們自然會用漢語習慣來表達自己,把“說”漢語的規律和技巧強加在“說”英語上,而忽略了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和表達方式及習慣上的不同之處,如 there be 結構、定語從句的用法等,從而導致一說就有錯。

三、如何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對如何培養學生“說”的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培養。

(一)就學生而言

1. 模仿、朗讀、背誦

讓學生從開始學習英語時就模仿,模仿的內容包括音標、單詞、詞組、對話、段落、文章等等,由簡到繁,由易入難,其形式可以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念,一句一句地模仿,留意其語言、語調。通過模仿,學生能認識到英語是一種用來說的語言,模仿來的正確的語音、語調也為以後的開口打好了基礎。

朗讀是模仿後應進行的教學形式。朗讀的內容與模仿的內容相同。模仿後,可以讓學生在課內個別朗讀或集體朗讀,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如早自修時)朗讀。通過朗讀,學生對所朗讀的內容會有較深的印象,教師也能從中發現一些問題,如可以發現學生的語音、語調或意群停頓等不正確的地方,及時予以糾正。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同樣,英語教學中的“說”也是如此。經常性地讓學生熟讀和背誦一些基本句型和精彩的課文段落是很有必要的,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這些內容,而且能形成長久記憶。這樣,在要求學生“說”的時候,這些儲存信息就會自然而然地被調出來,一些基本的句子模式學生只要套出即可,就不會覺得有“開不了口”的困難了。

學習總結報告 ·學習工作報告 ·公司學習報告 ·交流學習報告 ·出差學習報告

2. 對話、問答

對話可以是最基本的日常會話、句型操練,也可以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需要做的引導提示的內容。據其內容,對話形式可分兩種。一種是在學生與***之間進行的“師生對話”。這樣的對話常有一定的目的,或作對話示範,或為強化某一句型結構的用法而進行的操練,這時假如有必要的話,***可以作一定的提示,提出諸如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等形式的問題,或把對話時使用的某些詞句寫在黑板上。例如教師剛講授了“ have / has been ”的用法,就可以和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使用這一用法。如:

T: I have been to Hangzhou. Have you ben there?

S: Yes, I have.

T: He has been there, too. I haven't been to Beijing. Have you been to Beijing?

S: No, I haven't.

T: Where else have you been?

S: I have been to Nanjing and Guilin.

另一種是在學生之間進行的“學生對話”。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個別或小組朗讀句型中現成的對話,教師也可根據課文中的句型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自由對話。如:

Make a short dialogue with the following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situation.

( 1 ) I advise you to do / not to do …

( 2 ) You'd better do / not do …

( 3 ) I suggest ( that ) you ( should ) do / I suggest your doing …

( 4 ) Why not do …

( 5 ) Why don't you do …

( 6 ) How about / What about doing …

Situation: You can't sleep well.

Your classmate gives you the following.

Advice: don't worry / not to stay up too late / not to drink tea or coffee before you go to bed / drink some milk, etc.

問答即一問一答,無論是怎樣的問題,答法只有兩種:一是用“ Yes ”或“ No ”即可;二是需要有具體的內容。一般的問答實際上是對話的一種形式,我們在這裡要談的回答形式是聽一段文章回答有關問題。教師可以選定一篇有趣味性的文章,先讓學生聽短文,然後根據短文回答提出的問題,提問應有層次,要根據學生水平做到難易結合、靈活多變,這樣才有利於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 複述、看圖說話、自由發揮

複述即聽或讀一則材料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原文大意。最基本的複述應從讓學生改變原文中的人稱,把直接引語改為間接引語開始;進一步的複述是提供原文的關鍵字和主要句型結構讓學生複述;最後的目的是讓學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複述。

看圖說話儘管是一種要求較高的說話形式,它要求達意流暢、準確,但是它也是一種極好的訓練說話的方式。在訓練看圖說話時,同樣可以提供一些有助於學生理解圖畫、表達意境的關鍵字句,提醒學生注意時態、人稱和數的變化,並鼓勵學生能說多少就說多少。

自由發揮適合高年級學生使用,其方法是指定一個話題,讓學生自己選材,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想法和感受。

4. 長久堅持,使之成為一種習慣。需要指出的是,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並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能做到的,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和毅力,從初一到高三始終堅持,方能有所成就。

(二)就教師而言

1. 激發學生興趣。可以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會從心底里願意學,而不是為了某種任務硬著頭皮去學。為培養學生“說”的興趣,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 )因材施教。即給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級的學生多熟讀、背誦,高年級的學生多複述、討論、自由發言等等。要求說的能力相對弱的學生回答稍簡單的、表面化的問題,說的能力相對強的學生回答稍難的問題。( 2 )設計多種說話機會,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五分鐘輪流演講,在課內講故事、做遊戲,在課外設立英語角,開展英語口語競賽等。這裡介紹一個筆者常做的遊戲: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進行單詞接龍,接不上的同學必須談談課前布置的話題,當然這些話題應儘量是學生感興趣的或與課文內容及學生生活有關的。( 3 )多鼓勵學生。如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犯了語法錯誤,不要立即糾錯;學生說得不夠流利時,應該及時予以提示;對說得較好的學生要多多表揚,多說幾個“ good ”,這樣做有助於使差生消除怕羞心理,建立自信心;有助於成績較好的學生樹立自豪感,從而對“說”產生更大的興趣。

2. 練好基本功,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說”的能力,教師自己得有好的說話能力。試想一個自己都說不好英語的教師,怎么能要求學生去說好呢?所以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先做到,要求學生做好的,教師應先做好,教師應不斷進取、刻苦鑽研,努力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另外,教師要力求用流利、準確的口語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既能創造英語氛圍,使學生置身於直接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環境中,從而潛移默化地鼓勵學生去說,又能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口語。再則,筆者認為教師口語應根據學生水平常換常新。如:

Expressions used to dismiss the class:

There's the bell for dismissal.

We'll continue our class after the break.

It's time for break.

Let's take a break.

Let's stop here today.

We'll leave off here today.

That's all for today.

Shall we call it a day?

With that, we conclude our class today.

Time is up.

Class is over.

The lesson is over.

Class is dismissed.

由上面大家可以看到,“下課”的表達法有多種,所以教師可以在不同階段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教給學生以不同的“下課”表達法,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豐富多彩,並有興趣地學著說,從而不斷提高口語水平。

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分別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和學密切配合,相互促進,長久堅持,定能使模仿力極強的中學生能開口說,並能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