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狀元學習計畫

聯考在即,很多學生依然苦惱於自己的學習效率不高,成績波動性很大,考試中常常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錯誤。那么還有兩個月就聯考了,毋庸置疑,要想改變這些現狀,必須做出合理的調整,不管是成績處於什麼層次的學生,因為聯考還沒有考,就說明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會影響你最終的成績。因此在剩餘的兩個時間內,要求學生們科學的規劃複習策略。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聯考之前,還有幾次重要考試,可是在現實中,很多學生也有學習計畫,可是總是執行不下去,最終導致計畫落空,如果繼續“落空”下去,聯考成績勢必受到影響,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並且給了一些建議,可能有的學生也看了,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上,還是有很多的問題。上周我在武漢見了一些優秀的學生,並且分析了一些試卷,覺得不管是重點中學的學生還是普通中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問題之外,還有一些問題。很多學生都會有這樣情況:

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多學生根本就不會利用時間,導致表面上他們沒有時間可以利用,高三學得很辛苦,但是很多學生在做無用功。有的忽視基礎,過於浮躁;有的眼高手低不去歸納和整理;有的盲目跟著老師走,吃“大鍋飯”;等等。這樣下去估計再給他們科學的建議,都無濟於事,因為形成一種習慣了。很多學生考試之後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哪裡都沒有學好,於是重新制定計畫,手忙腳亂的,到最後還是沒有學好,北京高三學生一模之後就是這樣的。如果說把自己所謂不足的地方,全部搬到計畫中,那么這個計畫執行下去,勢必更加導致學生身心疲憊,就不要談什麼效率了。那么怎樣制定計畫才合理呢?我在這裡給學生們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份完成的計畫,應該是執行起來比較容易,並且馬上取得實質性成果的計畫。這份計畫可以分成“有意計畫”和“無意計畫”。這是新的名詞,我在講課的時候給學生們創的名詞。對這個兩個名詞做一個解釋:

有意計畫:就是計畫中有各項事情具體的執行時間、方案、達到什麼效果等等。

無意計畫:就是“有意計畫”的補充,不用形式化、具體化,相反還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無意”相比“有意”來說,有很多優點,例如一個優秀的狙擊手達到“人槍合一”的境界,一個優秀的球員,憑著感覺也能打好球;那么這些感覺就是所謂的“無意識”,那么學生參加考試,應該把自己變成一種“無意識”超強感覺狀態,是最好不過的了。正因如此才會有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等等成語出現。因為太熟悉了,成為一種“應激性”了,所以做起來就能得心應手。如果某個學生能在考試的時候,對每個題目都能得心應手,那么這個學生肯定是優秀的;如果說某個人對某項工作,得心應手,那么他肯定是工作崗位中做得出色的。

名詞解釋了,那么舉一個例子,學生a在某次考試中,遇到這樣的狀況:

數學分數為125分,題目沒有做完,選擇題或者填空題有錯誤,後面的解析幾何只拿到一半的分數,最後一道壓軸題幾乎沒有動筆。這樣的話,分數為125。

語文分數為115分,作文分數為46分,現代文閱讀扣掉三分之一的分數,語基部分錯了三個左右的選擇題,還有其它的一些因素,導致的扣分,最後總分是115分。

英語分數為128分,完形錯了3個,其餘的都是閱讀和作文扣的分數。

理綜分數為265分,選擇題錯了一道生物題,其餘的都是後面大題被扣的分數。按理說這個學生總分還是不錯的,633分,但是在聯考之前兩個月內要想提高成績,並且大幅度提高,那么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於是這位學生就制定了一份計畫,這份計畫是在總結試卷的基礎上做出的。計畫如下:

1。早上:7:00——7:45在早讀課的時候讀背誦默寫相關的內容、在 四月7日到五月7日之間,把考綱上的辭彙背誦一遍,例如說,每天早上看20頁。此外再看《現代成語小詞典》每天20頁

2。中午:午飯過後,半小時休息,其餘的時間除了完成作業之外,做一篇完形或者閱讀理解。

3。晚上自習:除了完成作業之外,還有做一套理綜卷,或者做一套數學試卷。特別是做自己不足的地方,例如解析幾何部分,物理大題等等。

其實這個學生做的計畫已經很細緻了,但是我覺得這樣下去的話,這個學生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的,因為計畫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上面我也說了,一份科學的計畫,既要好執行,又要馬上取得效果。為此我給這個學生制定一套適合他的計畫:

目標100%,即知識點涵蓋面要100%,以後做題的正確率要以100%為目標,計畫100%執行。(因為聯考要想成功,做到“萬無一失”是最好的。在現實中,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情況出現,所以知識點方面涵蓋面要做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