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兩會精神 議總理報告”心得體會

2011年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在今年的兩會中,代表們更深切地關注民生,為老百姓謀利益,切實履行為人民服務的神聖職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安排了“十一五”回顧、“十二五”展望、 2011“開局年目標”這三大塊結構。“十一五”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英明領導下,戰勝各種嚴峻挑戰、克服各種困難,在各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和進步;第二大板塊道出了在經濟發展中“好”與“快”的辨證關係,在注重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求得發展的速度,這正是體現了我國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在第三大塊中,事關物價、內需、三農、環保、就業、養老、房價、醫改等事項融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對廣大人民民眾的深切情感。

民生問題是老百姓幸福感來源的保證。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增強國民的幸福感。在今年的兩會上,“幸福”成為國家規劃的關鍵字,必將有效促進民生建設的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等都是為人民謀福祉的民心工程。只有老百姓的切身合法願望得到實現,我們國家的大遠景才會光輝燦爛。

今年“兩會”一項重要議程是總結“十一五”、謀劃“十二五”,確定中國未來五年國家的發展藍圖。在會上,人大代表們,作為各地人民的“代言人”,紛紛獻計獻策,“無須揚鞭自奮蹄”,切實履行了下情上達的責任。我們黨和政府歷來重視根據形勢變化、人民實際要求,適時利用靈活有效的方針政策開展工作;歷來善於運用過去的經驗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相信我們黨在“十二五”期間也必將繼續帶領全國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前行,不斷推進“幸福中國”的建設進程。

全國兩會是求共識,繪藍圖、促落實的大會,對接下去開展各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只要廣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改革開放,堅持民眾路線,我們定能肩負起歷史重任,把握住“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機遇,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雖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是兩會的主角,但實際上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兩會時間”,民聲、民心、民意、民智、民力在這次兩會上盡情釋放,民生問題得以提升至政治高度,民生走進了“春天裡”。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始終將人民民眾利益舉過頭頂的高度負責的精神,在今後的大學學習中,我也將更關注民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姚麗麗)

2011年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在北京拉開了帷幕,3月5日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也在北京開幕。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我不再為高考而奔波於考場之上,以至於忽略了國事天下事。今年終於可以認認真真地關注“兩會”了。

在每日翻閱的報紙中可以看出,“兩會”以民生問題為重點,尤其是房價、醫療、教育、收入分配、就業、物價、交通等問題備受關注。隨著“兩會”的進展,報紙不斷跟蹤“兩會”的最新動態,如今年溫總理長達36頁的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關注民生;政府提出“十二五”時期要使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一歲的長壽計畫;房產稅成為熱議話題;對“三公開支”出重拳,下猛藥,深化醫改向“病有所醫”新時代奮力前行。這次兩會探索用互連網收集民意,而出席全國政協會議的委員們更是暢所欲言,道出了不少百姓的心裡話,得到了百姓的好評。

這次“兩會”的巨大進步是我國的一次飛躍,是中國正在升級的表現。但是,並不是有了提案就等於解決了一切問題,而是更應該把這些問題落實到實處。寄希望於黨和政府能重視這些提案,真正了解百姓的實際需要,提出可行的解決措施,這樣才是“以人為本”的好政府。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百姓能買得起房子,病有所醫……

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責任更重、壓力更大,但是我們更應該努力加油,以一個合格的公民來嚴格要求自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有理想的青年。(朱曉燕)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結合我國國情,總結了2011年的工作,並對2011年的主要任務作出了部署。會議期間,由新華網、新浪網等聯合組織的“兩會調查”顯示:網民最為關注的“五大熱點話題”,分別是保障住房、收入分配、穩定物價、懲治腐敗和就業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