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八大報告關於收入翻番的幾點思考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確保到2024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XX年翻一番”的莊嚴承諾令人無比振奮。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gdp已經歷四次翻番,人均收入也多次實現倍增,可以說,經濟翻番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體驗。對於經濟總量已經位列世界第二的中國而言,gdp和居民收入翻番後的景象一定與當前大相逕庭,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既確保2024年收入目標的順利實現,又確保巨觀經濟能夠持續穩定增長呢?

1、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

在過去的“經濟翻番”進程中,內外部經濟環境因國別經濟成長模式、經濟管理理念和國與國之間經濟聯繫與協調方式的相對穩定而呈現相對平穩的態勢,“翻番”之路上並未出現無法逾越的陷阱,更多的是因貨幣超發而帶來的各種困擾。但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似乎改變了一切:美國站在“財政懸崖”邊上,且勢必要改變以往靠超前消費拉動的經濟成長模式;歐洲正經歷著難以自拔的債務拖累,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調整和化解的難題;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普遍乏力的局面使得曾高速運行的新興經濟列車也不得不被拖入低速區間。簡言之,中國經濟成長的外部經濟環境將長期嚴峻,只能依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來激發增長動力。

2、收入翻番與收入結構改革

人均收入翻番也就是到2024年我國居民收入平均增長一倍。這首先是一個統計學概念,也就是說,或許到時候沒有一個人的收入恰好增長一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屆時一定有一些居民收入增長超過一倍,同時另一些人則不足一倍,除非我們超額完成任務,即人均收入屆時遠不止翻一番。

不難想像的是,所有人收入都倍增或者當前的高收入者增長更多而低收入者增長更少這兩種情況,都將導致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因此,收入可持續穩定增長的可能結果只有一種,那就是,現今的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更快更多。否則,基尼係數就將進一步增大,給經濟成長帶來更多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但無論是從人力資本還是資產稟賦的角度講,在經濟運行模式既定的情況下,中低收入者的財富增值能力都可能相對低於高收入者,因此,沒有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背景下的居民人均收入倍增是難以想像的。為了實現逐步縮小貧富差距前提下的收入倍增目標,一是要深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通過走四者相互協調發展條件下的城鎮化之路,更快、更有效提升中低收入者的勞動生產力和財富與收入的增值能力;二是要最佳化收入再分配機制,確保效率與公平之間更合理的權衡關係。

簡言之,隨著“人口紅利”的弱化,必須通過改革來進一步強化其他紅利對於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作用,亦即通過制度最佳化和改革深化來為增長保駕護航。在此過程中,政府的引導、調控和監督作用至關重要。

3、切實改善消費金融屬性

隨著gdp和人均居民收入的進一步增長,全社會抵押能力增強,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奠定了更強有力的信用基礎。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更傾向於內向增長,即消費和內需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最重要動力。與此相適應,為居民部門提供服務的金融也應該具備消費金融的特徵。由於居民抵押借款的目的是為了平滑消費,其抵押能力和增值性都相對更為有限,因此既要提高居民獲得消費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又要限制居民整體部門的負債率和槓桿率。這就要求金融體系既要增強社會化程度,又要在盈利與公平之間找到平衡。